天高皇帝并不远,论乌兰察布的区位优势——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乌四市产业调研之一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8月27日10:14分类:区域经济

引子:北京人小王问他的好朋友小李:“你家乡乌兰察布兴和县的房价多少?”小李回答:“不到五千。”“这么便宜!我这里北京五环,五万一平!”小李道:“不如你来兴和吧,今年底通高铁不用一小时就到北京,来看辽阔大草原,生活多自在啊。”

一、乌兰察布市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乌兰察布市地处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优越。市中心城区集宁区东距首都北京320公里,西距省府呼和浩特130公里,东部县区兴和县距北京仅240公里,是中国西部和内蒙古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县,有“北京八环”之称,年底京呼高铁通车后可真正融入“首都一小时经济圈”。

从气候来看,乌兰察布地处中温带,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征明显,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降水集中,光照充足,是理想的农牧业产区。

乌兰察布下辖11个旗县市区,总人口277万(其中农牧业人口210万),土地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为51人/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764亿元,处内蒙古中下游水平,人均GDP约2.7万元,11个旗县区中有10个贫困县,可以看出其地广人稀、以农牧为主导、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特点。

二、开展产业调研工作

内蒙古呼包鄂乌四市产业发展调研组一行在自治区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马不停蹄地参观了乌兰察布市大数据、能源化工、电池材料、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与企业负责人关于项目建设、生产运营、技术创新、今后发展思路及呼包鄂三地优势对比进行深入交流。

图1:调研组一行参观乌兰察布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

三、乌兰察布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通过数天走访调研数十家企业,与乌兰察布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等的领导干部召开座谈会交流探讨,课题组整体把握乌兰察布产业发展情况,总结了乌兰察布产业发展的优劣势。

优势:

交通区位优势。乌兰察布铁路、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完善,向东对接京津冀经济圈,向西连接呼包鄂经济区,南北连通蒙俄欧境外市场和中原市场,区位优势特别优越。京呼高铁年内建成通车,集大(集宁-大同)高铁年内开工建设,即将成为内蒙古中西部连接全国高铁网的重要枢纽。乌兰察布还是全国非省会城市中,唯一的“一带一路”铁路枢纽节点城市,已经开通了中俄、中蒙、中欧货运班列,具有发展进出口贸易物流的天然地理优势。

资源优势。乌兰察布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8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49种,潜在经济价值约4500亿元,已开发利用的29种,其中铜、萤石、石墨、石灰石、煤炭等储量丰富。此外,乌兰察布还拥有优越的农畜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是著名的草原旅游度假胜地。电价低廉。乌兰察布是内蒙古重要的能源基地,火电资源充足,绿色清洁且高效的风电和光伏发电量也十分可观,占全部发电量几近一半。在乌兰察布落户的企业最低能够拿到0.26元/度的电价,对比全国都是最低水平之一(如北京工业用电要0.9元/度),因此各类工业企业,尤其是化工、冶金等高耗能企业在此落户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土地优惠。

乌兰察布不仅工商业用地较经济发达城市便宜,还在招商引资上另外出台相关土地优惠政策。例如入驻乌市的大数据服务外包企业,由政府提供具备“拎包入住”条件的办公和业务用房,并给予租金三免三减半的优惠;工业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综合土地估价结果、产业政策和土地市场等情况,以出让底价提供土地等。四季分明、温度适宜。乌兰察布土壤洁净、空气清新,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较少,是理想的绿色农牧业优势产区,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居首位,是“中国马铃薯之都”。除此之外,乌兰察布气候冷凉,年平均气温在0—6℃之间,地质结构稳定,加之电价低廉,吸引了华为、苹果、阿里巴巴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在此建设数据中心,发展大数据产业得天独厚。

劣势:

工业产品初级化,能耗高,有一定污染,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产业链延伸不足,但特点是科技含量并不低,自动化程度较好,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乌兰察布市某电池材料企业,只采购石墨以生产电池负极材料再输送给南方的电池组装厂家,产业链条短致使附加值不高、利润低,但此企业每年产值七八千万却只有一两百职工,说明自动化程度已经不低。

思维相对保守,市场意识待加强。例如传统优势产业农牧业没有一家上市企业可以成为行业龙头,小厂家之间相互同质竞争,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市场竞争力不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占比偏大,股份有限公司比重很小。此外,乌兰察布在对外开放、企业改革、人才引进、外资吸引等方面相对南方经济发达城市有所不足。

人口劣势。2018年乌兰察布市总人口277万,出生人口1.21万人,死亡人口为1.8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2.9‰,人口增长乏力甚至为负。稀少的人口对应稀缺的人才、劳动力和疲弱的地区消费能力,内需难以对地区经济形成有效支撑。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从整体来看,乌兰察布科技人才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五年平均全社会R&D(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不到0.1%;创新创造意识相对薄弱,加之政府财政有限难以对企业专利研究给予有利帮助,致使社会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成果转化不理想。

四、“三大原理”辨证施治

“万花筒”原理:

万花筒可以通过组合不同颜色的碎纸片而产生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图案的奇异效果。同样道理,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表明,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将不同行业进行有机组合,同样会产生良好的升级效果。就具体来说,乌兰察布可以将农畜产品加工业、大数据产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通过在酒店里举行各式各样的农畜产品展览,各种大数据技术农牧业应用展示等等,带动客源和人流物,吸引更多消费者。

“放大镜”原理:

任何两个产业的交叉点都可以用“放大镜”将需求放大。举一个非常实用的例子,目前农牧产品多种多样,可创新的旅游方式也很多。在牧区发展家庭旅游,可以催生游客对羊牛肉食品、羊绒服装、骑马游玩等各种需求,将乌兰察布在农牧行业的优势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并利用“放大镜”原理把需求放大。

“望远镜”原理:

从产业链的源头看到最末端,贯通整个的产业链,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附加值在全产业链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企业需要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打通与消费者间的阻隔。其次,还要善于用“望远镜”找到价值链最高的地方。比如北京市信息业、金融业的人才消费能力很强,可以利用兴和“高铁一小时”的优越区位优势为这些人才提供休闲生活服务、住房服务,满足高端人才的需求就等于抓住了价值链的高端。

五、总结

目前乌兰察布已经形成良好的农牧产业和一定的工业基础,未来发展要立足自身优势,补齐短板,吸纳人才;对产业来说要继续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同时向产业链的中高端延伸发展;政府与企业要加大R&D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带动产业升级;土地要由现在的粗放用地调整为以每亩地产生的效益来筹划土地开发利用等。天高皇帝并不远,依托自身优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辅之正确有效的政府引导,我们相信乌兰察布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浙江大学呼包鄂乌产业指导目录课题组:陈健,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课题组组长;景乃权,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超,刘晓舟,吕佳钰,孙越琦,郝焜,浙江大学金融系研究生)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蒋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