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原小镇的美丽乡村探索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9月19日17:38分类:区域经济

新华财经北京9月19日电  位于河南省鹿邑县西北部的高集乡,是名副其实的“偏远乡镇”,距离县城35公里,在农村这个距离算得上“遥远”。该乡下辖23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许多村子曾经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人居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经济上一度以农耕为主,其他产业不甚突出。与大多中西部农村一样,村民家庭收入靠外出务工,上一代打工者农闲进城干活,农忙回家种植收割,现在的年轻人则是常年在外,过春节才回来老家。如一些文章所说,农村正在“空心化”。

不过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剧情”发生反转。高集乡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楸树之乡”,不仅风光变美、产业经济活跃,社会风气以及民众安全感也大幅提升,逐步建成了多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美丽乡村,当地采取的“政府主导,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社会捐款、群众义务劳动”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聚焦楸树种植 发展“1+N”富民产业

楸树,紫葳科小乔木,生长快、树干直、木质坚硬,既可栽作观赏树,亦为建筑佳木材,茎皮种子可入药,经济价值可观,且对水土要求不高,嫁接技术成熟,易于成活。

自2016年起,高集乡将种植楸树作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楸树之乡。截至目前,高集乡已在辖区内106条道路两侧,14条河沟两岸,栽种楸树约32万棵,绿化面积达5000多亩。全乡已发展楸树苗圃超过15000亩,其中3个苗圃基地种植规模超过1000亩。2018年冬季至2019年春季,全乡共出售楸树苗50多万棵,仅此一项即带来1000多万元的收入。高集乡党委书记付强表示,农户可以自己种植楸树,由相应的公司免费提供种苗,嫁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支持,并负责统一销售。也可以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到公司工作取得分红和劳务双份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楸树一年栽种,至少五年内都有收益。付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可栽种2400棵梓树苗,当年底间株起苗,1200棵梓树苗销售收入约1000元;第二年剩余梓树苗嫁接为楸树,年底再间株起苗,可销售600株楸树苗,至少获得收入8000元;以此类推,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每亩地至少可获得收入10000元、12000元、30000元。据了解,楸树种植产业已助力该乡149户贫困家庭实现脱贫。

高集乡的楸树产业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初,河南省专门成立了楸树协会,推进楸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鹿邑县将支持建设高集楸树之乡写进该县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楸树产业的带动下,全乡农作物种植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1主导N特色”的富民产业格局已逐步形成。

“产业”变“风景” 实现村里村外一样美

我国不少农村室内美、村内美,但村外环境脏乱差。为避免出现这一问题,高集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村内村外环境同步改善。

在村内环境改善上,主要通过改造闲荒地、平整废坑塘,用以建设休闲公园和文化广场;对村内柴草堆、垃圾堆、土石堆、粪堆等“四大堆”进行全面整治;同时在街边道旁、房前屋后栽种石楠、紫薇、垂柳、冬青等苗木花草,基本实现四季绿色、鲜花常开。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高集全乡累计栽种各类绿化苗木达85000多棵,治理废旧坑塘60多个,修建了50多个文化广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据付强介绍,根据当地河流多、沟渠交织的地理特点,该乡下大力气治理河坡、整修路肩,在河沟两岸、道路两旁种植楸树,既发展了产业、又美观了风景,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例如,2017年在该乡境内全长8公里的县道两旁栽种万余棵楸树,已成为颇具特色的“楸树景观大道”。

此外,该乡还集中购买油菜籽等农作物种子,向村民免费发放栽种,点缀河坡与地头。村庄间绿色相连,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诗意田园。实现了村内、村外同样美。

多措并举 打造安全文明乡村人居

美丽乡村不仅要风光优美,还须治理有序、乡风文明等。鹿邑县将优化社会治理作为提升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治安大巡逻”“百警驻百村”等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在此背景下,高集乡统一购置巡逻服装、巡逻队旗等设备,并动员群众义务参与,每个行政村建立10-15人的专职巡逻队,由乡、村干部及驻村民警带队,每天进行白天和夜晚两班安全巡防,群众反馈生活安全感得到极大提升。高集乡派出所所长刘建伟表示,近四年来,该所坚持从办公室走出去,每天安排一半以上警力对辖区内重要路段、村庄交界等进行巡逻防控,让辖区群众每天都能见到巡逻民警,让群众安心,让违法犯罪分子胆寒。

在乡风文明建设上,高集乡主要通过主题活动、文艺宣传、村规民约等方式弘扬家庭美德、倡导文明新风。由该乡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在全乡各行政村定期开展“孝老爱亲户”“好儿子”“好媳妇”“文明新风示范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形成了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组建农村演出队伍,以文艺节目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并鼓励行政村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日常行为,提倡红白事勤俭节约、邻里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等,营造文明和谐、互助友爱的生活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探索出的“政府主导,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义务劳动、社会捐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高集乡注重发挥党支部主推、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取得了群众的信任,积极义务参与建设家乡相关劳动。此外,还发挥在外成功人士的帮扶作用,乡村两级党组织借助春节和夏、秋收两季等在外务工人员返乡相对集中的节点,组织座谈会、联谊会,定期进行电话沟通家乡建设情况,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蒋春林)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