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创新助力北京成为具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9月25日14:30分类:区域经济

新华财经北京9月25日电(记者郑璐 吴丛司)“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国家责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吉宁近日表示,北京把科技创新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将通过完善创新制度建设、优化创新生态建设、倡导创新文化建设,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制度突破激发创新动力

据陈吉宁介绍,北京围绕科研管理、绩效评价、科技成果权益、长期资本支持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突破,解决了一些科技创新中的深层次问题,激发了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北京组建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中心等多个新型研发机构,优化科研的组织管理形式,并形成长期稳定的支持和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2018年,北京出台《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即“28条”,赋予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宽容和信任。

北京还建立了规模为300亿元的科技创新母基金,以此带动和吸引社会投资,基金规模有望放大到1000亿-1500亿元。“这个基金最重要的特色是资金投入期限可达10-15年,这是投资最长的创新基金了。”陈吉宁表示,通过母基金的建立,有望解决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不足的问题,鼓励创新主体开展硬科技、深科技的长期持续创新。

据悉,《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正在加快研究和推动修订中,有望以法律的形式,对科技成果的权属、转化收益分配、勤勉尽职免责等作出明确规定,解决科技成果的产权问题。条例草案明确,高校院所可自主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将享有更大成果转化自主权。此外,转化收入将不受工资总额限制,转化效益可作为职称评审依据。

优化创新生态释放创新活力

在优化创新生态建设方面,北京将着力强化空间生态布局和强化产业链生态建设。

“强化空间生态布局,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在有限的空间内高强度集聚,使这些创新主体之间发生化学变化。”陈吉宁说,重点是“三城一区”的建设,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据介绍,“三城一区”各有分工。其中,中关村科学城系统布局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开放和集聚能力,强化城市创新形象,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怀柔科学城重在长远的科学布局,建设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地球系统数值模拟、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未来科学城东区用来盘活央企存量资源,引入多元化创新主体,西区负责推动沙河大学城科教融合,深化园区运营管理体制改革。

此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承接转化“三大科学城”的技术成果,打造开放型、创新型产业集群和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同时衔接与天津、河北创新产业链的协同。

在强化产业链生态建设方面,北京以核心企业、底层技术和公共创新平台为依托,通过加强配套条件的建设,形成产业链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产业之间相互支撑和协同创新。2017年,北京发布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了相应的土地、人才等配套政策。

陈吉宁表示,在土地政策上,北京全面推行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行土地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产业用地只能用在产业,创新用地只能用在创新,支持建设标准厂房出租给企业。这样既大幅度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也防止囤地炒地。

陈吉宁表示,在人才政策方面,北京围绕创新链,大幅度拓宽人才的宽度,不仅关注科学家,而且把创业的投资者、工程师、知识产权律师、产品经理都纳入到创新人才体系中来予以支持。2018年以来,共有3500多名人才办理了引进落户手续。同时,高度关注解决人才的高度问题,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行业领军人才。

倡导创新文化迸发创新智慧

尊重知识、尊重创新逐渐成为北京市民的新共识,通过加强创新教育,北京已逐渐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为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北京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工作,通过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依法惩治侵害知识产权行为,显著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成本。

据陈吉宁介绍,北京面向中小微企业特别建立了知识产权保险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加大了对科技型小微企业“雪中送炭”的力度,设立100亿元的融资担保基金,通过天使投资、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种方式,完善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

北京还制定实施了加快应用场景建设方案。依托城市治理、政务服务,以及冬奥会、世园会、大兴国际机场等重大活动重点工程,北京发布首批十项重大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元,每年面向中关村创新主体征集一批新的应用场景。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表示,北京把数字创意和内容版权作为两大主攻方向,先后出台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文化+金融”“文化+科技”等系列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杜飞进指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文化产业核心领域优势明显,新闻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占全国一半以上,影片产量占全国近一半,版权登记数量占全国四成,创意设计服务业收入和广告经营额占全国的1/4以上。北京作为各大金融机构总部的聚集地,文化金融市场充满活力,私募股权融资金额占全国近六成,文化产业并购规模占全国三成以上,并购活跃度在全国是最高的。

得益于多方面的持续发力,北京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高精尖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城市之一。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4957.8亿元,约占全国三成;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近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5万家,金融、信息、科技等优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

“我们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陈吉宁说。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曹梓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