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看常州隐形冠军 | 星星充电夺取桩企日充电总量全国第一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9月27日15:27分类:区域经济

新华财经南京9月27日电  一根根智能充电桩,连接数万名新能源车主,孕育新的经营模式,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共同做大市场蛋糕。

坐落于常州武进高新区的星星充电,为传统充电桩加装智慧大脑,打造全新应用场景,同时坚持开放共赢理念,与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迅速成长为行业内领军企业。

目前,平台运营着自营充电桩10万余根,日充电总量全国第一,私人充电桩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一。

智能充电桩打开运营新场景

2014年,饥渴的资本到处寻找着项目,一个个“猪借风口飞上天”的故事在市场上不断上演。这其中不乏新能源充电桩产业。

彼时,在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新能源充电桩产业的快速扩张。

热钱汹涌下,充电桩遍地开花,但桩企大多“重投资、轻运营”,使充电桩不好找、缴费不方便等问题频现,充电桩使用率普遍不高。在动辄数十亿元的投资面前,桩企普遍盈利困难。

面对一面炙手可热,一面充满挑战的市场,星星充电董事长邵丹薇敏锐抓住了破题的关键。

“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必备的基础配套设施,是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具有强大的价值变现能力,不能只当作一个‘充电器’。需要利用硬件创新跳出单一充电经营模式,打造新消费场景。”邵丹薇说。

汽车销售出身的邵丹薇,在跨界进入充电桩产业时一点都不保守。凭借对消费者需求的准确认知,星星充电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充电桩。

与传统只能负责充电的“功能机”不同,智能充电桩加装有温度、湿度、电压等传感器,可感知并积累充电桩状态数据等,同时加装互联网交互设备,为后续开发提供硬件基础。

“智能充电桩不仅‘懂车’,能根据不同品牌、型号新能源汽车计算出最优的充电方案。更‘懂人’,能让消费者享受线上支付的便利,并将运营数据反过来支撑企业服务升级和技术优化。”星星充电首席运营官拱兴波说。

为配合智能充电桩运营,星星充电打造智能运维平台,它将分布于全国的充电桩状态信息、充电数量、使用频率等信息集中起来,并利用后台大数据系统实现运行监测、智能调控等。

消费者安装手机版平台后,可查找周围充电桩位置,获取充电桩状态、充电功率等信息,享受预约充电、线上结算等服务,还可以利用其中的社区功能,购买洗车、保养等服务。

从“功能机”升级到“智能机”,星星充电开发出更多符合当下消费趋势的应用场景。

2018年8月28日,星星充电借鉴电商“造节”策略,发起“低碳节”,新老会员当日充电可享受大幅优惠,一些幸运者还能得到免费的汽车保养服务甚至是新能源汽车。当天,星星充电全国充电量达800万度,相当于全国前四名桩企普通单日充电量总和。

“智能充电桩+平台化运营”模式,助力星星充电迅速切入充电桩运营市场。目前,星星充电平台上管理着10万余个自营充电设备终端,单日充电量500万度,位居全国第一。

增强开放力   跑出加速度

由智能充电桩带来的模式创新让星星充电站上了一条全新的发展跑道,但这种需要软硬件协同发力的重资产模式,对企业资金带来了较大压力。

为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星星充电持续增长开放力,以开放式发展撬动资源集聚,先后攻克“搞研发”与“做市场”两大核心难题,坐稳行业头把交椅。

汇聚全球要素资源,紧握研发生命线

同IT业有“摩尔定律”一样,充电桩核心技术升级也非常迅速,每次升级就会淘汰一批企业。尤其是像无线充电、高功率快速充电这些颠覆性技术一旦成熟,甚至会让企业先期投入一夜间“打水漂”。

面对技术研发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邵丹薇有着自己的思考。“研发一定要做,但我不认为所有的东西都要自主研发,跨界应用很重要。找到了好的合作伙伴,我们的效率就能比竞争对手高。”

为紧跟国际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发展潮流,星星充电在全球寻求顶尖研发大脑。在美国、加拿大、德国、芬兰设立了多家研究机构,重在为企业选择研发方向提供决策参考。

在破解核心技术方面,星星充电同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专家杨裕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汽车动力系统专家欧阳明高等一批顶尖专家合作,围绕其研究领域,进行项目攻关。

星星充电也组建了一支近650人的研发团队,主要解决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设计、工艺等方面难题。

国内外多层次研发团队分工合作助力星星充电在短时间内破解“设备安全保障”“待机损耗大”“充电速度慢”等一系列行业难题,更帮助星星充电研发出一系列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产品。

走进星星充电企业展厅,这里有像加油机一样的大功率直流、交流充电桩,也有外形小巧、造型独特的家用充电桩;有供大巴车充电用的智能受电弓,也有能全自动充电的专用充电机器人。

目前,星星充电承担着国家能源局能源互联网重大应用示范项目等5个国家级研发项目,拥有各类专利300余件,参与制定5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成功研发出500千瓦液冷大功率充电设备,基于V2G (车辆到电网)的毫秒级电网紧急救援系统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最新成果。

强大的科研实力吸引国内外行业龙头们主动融入星星充电生态圈。

星星充电与CPES(美国电力电子系统中心)合作研发电源模块,与住友电工合作研发充电枪,与大众合作研发充电设备,受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之邀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今年,星星充电牵头组建了江苏省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创新中心,致力于同充电装备上下游企业一起,解决行业共性技术和交叉难点,推动行业深度合作,共同发展。

创新合作模式 串联产业链上下游

在充电桩领域,企业如没有足够的布点规模,很难赢得市场认可。

然而建设充电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自用充电桩为例,它一般涉及桩主、小区物业、小区开放商、桩企等主体,需要取得各方的许可,也需要符合消防、电力、安防等硬性规定,其中任意环节出现问题就会让整个建设陷于停滞。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邵丹薇想出的办法是“众筹”。“过去大家总想大包大揽,进度缓慢。在我们‘众筹’模式下,建设充电桩的土地不需要专门拍卖或划拨,而是由业主来供地,我们提供充电桩免费安装,充电桩产权归我,未来的充电服务费和业主分享。”

2015年,星星充电首先在常州进行了试验。由符合自有停车位和富裕电容等条件的合作伙伴自行申请,星星充电再进行挑选。最终仅用3个月,星星充电就在常州建起1400个桩,相当于当时一个一线城市之前七年建设的总合。

超高的建设速度让竞争对手惊讶不已。但邵丹薇认为,众筹建桩的意义更在于证明了开放共享模式的生命力。纵观星星充电此后的战略布局,始终可见“开放”二字的身影。

面向个人用户,星星充电创新推出私桩共享等新模式。个人可在平台上将自己的充电桩进行共享,平台与个人进行交易分成,不仅盘活了私人充电桩资源,更推动个人用户参与平台运营,分享发展收益。目前参与共享的私桩已超过1.7万根。“桩主”每月可获利800—1000元。

面向同行,星星充电与充电桩运营商合作,推出交易管理、运营维护、增值服务等互联网平台,帮助桩企节省开支,提高服务水平。目前,星星充电已同国家电网等签订了平台互联互通战略合作协议,与三大运营商实现支付互通。

面向产业链下游,星星充电和大众、捷豹路虎等整车企业合作,拿出自己的运营数据为其设计、生产充电桩,使充电桩销售与新能源车销售紧密结合。星星充电也与万科、恒大等房地产公司合作,为小区配套建设充电桩设施。仅万科一家,订单就达到2亿元。

开放式发展做大了星星充电的“朋友圈”,推动企业快速占领市场。目前星星充电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星星充电平台估值已突破百亿元。

智能制造串出全链条数据闭环

凭借技术、商业模式上的优势,站在行业顶点的星星充电,开始两眼向内,进一步挖掘自身潜能。

“智能充电桩积累的数据是星星充电的宝库。同时,星星充电的充电桩产销数量从2015年的5万台快速上升到目前的20万台,充电桩产品线也更加多样。因此发展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从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的全链条闭环,成为星星充电的务实之选。”邵丹薇说。

星星充电梳理智能制造发展目标,将质量、成本、交付期限、安全和管理五个方面作为优先项,其次再满足拉宽拉长产品价值链的需要。

星星充电提出四步走建设方案。从局部信息化,到建立充电桩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平台基本体系模型,到局部智能化,再到完成企业内部生产制造各环节基础数据和外部充电设施运行、使用、维修等各种性能参数的集成。

今年4月,星星充电投资3500万元组建PCBA(印刷电路板+组装)车间,已建成一条包含了SMT(表面贴装技术)、DIP(组装)和涂覆功能的生产线,可实现充电桩PCBA全流程化生产。该线用工仅3到4人,年产能达30万片。

智能制造带来的全链条数据闭环也展露出降本增效的强大作用。

星星充电研发的维保系统,可在充电桩出现故障后自动报警。后台工程师能远程判断故障原因,指导前方维保团队精确维护,同时反馈给零部件供应商,指导其改进产品。

目前,星星充电在全国200余座城市拥有运维服务网点,运维效率高出行业平均水平9倍。星星充电正在加紧智能仓储的建设进度,有望在今年底前完成改造。

“智能充电桩连接了能源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两个万亿级市场,智能制造的引入也会形成新的接口,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新的数据服务,向‘桩连世界、凝聚人心’的发展愿景努力。”邵丹薇说。(朱程)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