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看常州隐形冠军 | 天合光能创新驱动发展 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9月30日14:08分类:产业经济

新华财经南京9月30日电  光伏是我国具有全球市场影响力的产业,位于江苏常州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属光伏产业的“隐形冠军”。1997年成立以来,天合光能始终将创新作为企业战略核心,从组件的研发制造开始,稳步拓展了光伏系统及智慧能源业务,深耕光伏行业二十余年,成为光伏产品及智慧能源的全球性知名品牌。

2018年12月9日,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在人民大会堂发布,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捧过了这个被誉为“工业奥斯卡”的奖牌,从追光者到绿色能源引领者,天合光能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知识分子创业 敲响美国纽交所钟声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本身就是个传奇式人物。

1985年,高纪凡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专业。1988年,吉林大学硕士毕业后,高纪凡本可以选择去加州伯克利大学攻读博士,不过向来敢想敢闯爱折腾的高纪凡,却选择了自主创业这条路,南下广东,创建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广东顺德富有洗涤剂厂。

问及当初的选择,高纪凡说:“中国不缺写书做学问的人,缺的是创新型企业家。”

1992年,当初带着十几元钱以及一腔孤勇的高纪凡已经赚了数十万元,但是,他却再次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选择,回乡重新创业。飞速增长中的苏南乡镇家电企业为他提供了新的乐土。但是高纪凡仍然不愿意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1995年,高纪凡听说欧美国家已在使用一种新的建筑外装饰材料——氟碳铝板幕墙,这种产品所具备的优越性能和市场竞争优势,当时连很多建材专家都不甚清楚,但嗅觉灵敏的高纪凡却决心要吃这个“螃蟹”,把氟碳铝板幕墙这个新产业引入常州。

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高纪凡再次成功了。

眼界决定格局。就在其主产品“春风得意”时,《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及美国克林顿政府的“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给了高纪凡新的灵感——将未来幕墙产品的研发重点放在太阳能光电建筑系统工程上,利用太阳能为建筑物持续供应清洁能源。

1997年,高纪凡顺势而为创建了天合光能,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之旅。“天合”就是要用科技创造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

在天合光能的成长道路上,青藏高原是其光明事业的标志性起点。

2002年初,西藏“通电到乡”太阳能光伏电站工程发标,天合一举中标40个电站,项目投资达8000万元。天合能否穿破黑暗的“高原灯塔”,给藏族同胞带来光热?这决定着天合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平地海拔3700米,山顶海拔5500米,昼夜温差达20多度的昌都,天合负责的40个电站分布在其下辖11个县的40个乡。这40个乡中有17个乡不通路,许多山路紧贴悬崖,稍有不慎就会坠下深渊。可恶劣的天气和交通情况比预料的更糟糕。

高纪凡还记得,其中有一座电站建设点,需渡过33条河流才能到达。路上没有住的地方,施工人员只能露宿野外,用干柴烧火取暖,因为有狼群出没,只能半睡半醒到天明。

就是在这种如此艰苦的环境下,2003年6月,天合负责的40座电站如期完工。西藏昌都一战让天合名声大振,自此,天合在太阳能领域高歌猛进。

2006年12月19日,高纪凡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敲响了开市的钟声。以此为转折点,天合光能走过了它的1.0时代。

创新驱动发展 登顶光伏之巅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6年,国内光伏产业大热,各类资本大量涌入,仅仅两年时间,国际多晶硅价格就从2006年的每公斤80美元一路疯涨到2008年的500美元,硅料严重供不应求。

有了这样富有诱惑力的市场需求驱动,国内大量光伏企业斥巨资涌入上游的多晶硅项目。

2007年,刚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天合光能也赶上了这趟顺风车,准备投资年产量一万吨近十亿美金的多晶硅项目。

但项目签约结束后,高纪凡在与美国一家多晶硅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的访问交流中得知,当时全球计划投资建设多晶硅项目加起来的数量已经是未来市场需求量的2-3倍。

这是严重的产能过剩!

冷静之下,高纪凡反复思考,三个晚上没有合眼。回国后,将拟投资的项目紧急刹车。

正是这次重大抉择,决定了天合光能的未来走向。

果不其然,自2008年开始至2011年,多晶硅阶段性产能过剩迅速显现,严重供过于求,全行业的价格快速下跌,天合光能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躲过一劫。

波诡云谲的光伏市场使高纪凡更加坚信,规模带来的成本优势并不可持续。光伏是一个必须依靠创新、技术驱动实现价值的产业,低层次的规模竞争无法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唯有坚持技术创新才能永立潮头。

于是,他下定决心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吸纳全球最顶尖的科研力量,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上下硬功夫。2010年12月,在江苏省科技部门和国家科技部、常州市的支持下,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创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11年末,欧债危机爆发,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速放缓,而上一阶段的投资热潮导致我国光伏制造业产能增长过快,中国光伏制造业陷入严重的阶段性产能过剩,同时,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我国光伏企业遭受欧美“双反”调查。中国光伏制造业几乎陷入全行业亏损。

在全行业陷入波折动荡的背景下,天合光能正是凭借着技术创新和品牌提升率先走出了低谷。

截至2019年7月底,天合光能拥有75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85项,先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国专利优秀奖”。天合光能在光电转换率、组件总功率这两项核心指标上,接连刷新世界纪录,一路领跑。凭借强大的创新与技术研发实力,在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等硬性指标方面遥遥领先,先后19次创造或刷新光电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的世界纪录。

“保持忧患意识,具备随时应对风险挑战的前瞻布局和准备,在合适的时间走正确的路,这是天合光能长期稳健成长的根本基因。”高纪凡说。

对光伏这类细分领域的企业来说,生存的核心就是应对各种环境不断创新。针对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大趋势,天合光能在它的2.0时代完成了三项前瞻性布局。

——全球化业务布局提升市场“平衡力”。与海内外客户所构建的长期信任的关系以及业务的多元化为天合光能提供了“保护伞”。

目前,天合光能在泰国、越南建立海外生产制造基地,业务足迹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分支机构有40多个,海外员工来自于30多个国家。因此,在某一个市场出现波动时,天合光能可以合理运用其他市场来平衡业务。

——产品从组件延伸至光伏系统解决方案。2014年,天合光能成为全球组件销售量第一的公司后,就开始谋求和布局转型升级。

目前,天合光能的业务不仅包括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还发展了电站及系统产品,光伏发电及运维服务、智能微网及多能系统的开发和销售以及能源云平台运营等业务,实现了业务相关性多元化,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建设智能车间打造“工业大脑”。应对智能制造大趋势,天合光能全面布局和建设智能车间,引入阿里云ET工业大脑的试点产线已显著提升电池片A品率。

天合光能率先在行业内规划智能制造,拥有完整的智能制造技术架构,通过ERP等系统之间的互相配合,形成整套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实现智能生产、协同决策、智能物联、计划协同、质量管理、智能仓储的整体布局,满足各项业务、管理需求。

天合光能一次次化挑战为机遇,公司品牌力和信任度稳步提升。2008年行业需求增速严重下滑、组件价格快速下跌之际,公司凭借客户的支持和金融机构的信任逆势发展,销售规模在次年翻番;2011至2013上半年,行业陷波折动荡之际,公司凭借技术创新和品牌提升率先走出低谷。自2016年起,天合光能连续四年获评彭博新能源财经“全球最具融资价值组件品牌”。

发力能源物联网  让每一个房子都成为电站

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已经进入发展新阶段,如何保持和增强同业竞争优势是天合光能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20年前,我就曾梦想将光伏和屋顶结合,让每一个房子都是一个电站,让每个老百姓都享用太阳能发电。”高纪凡说,能源物联网很有可能将这一梦想照进现实。

2017年8月,天合光能推出行业内首个家用原装光伏品牌——天合富家,短时间内即在中国实现户用光伏市场销售领先。

“我上一次去河北,到一个家里安装了太阳能光伏的老乡家里面,他给我看了手机上安装的发电量显示,‘原来天天打麻将,现在天天看发电量’。不仅如此,他还拿着我们推送的一些其它关于低碳环保的内容去做宣传。一个60岁左右的农村老伯,现在变成了绿色低碳理念的推动者。”高纪凡说。

未来5年,天合光能将实施“百万光伏屋顶计划”,为超过100万户家庭安装天合家用光伏系统,并建立“平台+创团”的发展战略模式,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创业、创新、创造价值,在面向更广泛的用户时,从有边界的创新走到无边界的拥抱,让终端用户和社会上的各种力量都能到平台上来发挥作用。

“一定要让光伏系统发挥最大价值。”高纪凡说。

为此,2017年,天合光能提出走向“3.0时代”——打造“发、储、配、用、云”能源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推动物、能、数字的全面连接,构建“三位一体”的能源物联网新体系。

高纪凡认为,未来二十年,“能源物联网”必定会给能源产业带来革命性和突破性影响。

2018年,天合光能率先打造能源物联网品牌,联合国内外优势企业及科研院所,成立天合能源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搭建新能源物联网领域研究的开放性创新平台,与众多合作伙伴共建能源物联网生态圈,致力于成为全球智慧能源领域的引领者。

2019年6月,首届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在常州举办,能源互联网分论坛在天合光能常州总部同期举行。

天合光能在常州建立了能源物联网产业基地,在上海闵行紫竹园区建立了天合能源物联网创新研发总部,在杭州建立能源云平台的技术创新中心,在合肥开展“互联网+智慧能源”国家示范项目。

未来3年,天合光能将不断巩固和提升光伏组件业务在全球市场的品牌领先地位,加大光伏系统业务发展力度,并且积极在智慧能源业务方面开拓创新,推动能源向低碳化、分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引领新能源发展潮流,努力成为光伏智慧能源的引领者。(中经社分析师 吴琼 赵畅)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