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忠:江苏探索“十种模式”做强消费扶贫,助力帮扶地区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1月08日11:19分类:区域经济

新华财经南京11月8日电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资源、一头连着市场,让养在西部深山里无人知的好产品,“飞入”东部寻常百姓家,走俏市场迅速变现;一头连着帮扶政府、一头连着贫困群众,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极大提升了贫困群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感,改变了以往“被动式扶贫”局面,让脱贫攻坚工作往实里走、深里走、往群众心里走。

11月8日,2019消费扶贫市长论坛在苏州召开。江苏省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成员王志忠出席会议并发表了《消费扶贫的江苏探索》主旨演讲。王志忠说,东西部扶贫协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江苏创新探索“十种模式”做强消费扶贫,助力西部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

从“输血”到“造血” 江苏“消费扶贫”创新作为助力帮扶地区精准脱贫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实施消费扶贫”。

江苏是人口大省,也是消费大省,2018年,人口8051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6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9万元,“消费”+“扶贫”潜力巨大。

王志忠说,江苏省把消费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切入点,围绕“政策引领、搭建平台、拓展渠道、技术支撑、助力开发和广泛动员”六方面主动探索、创新作为,变“输血”为“造血”,为西部结对帮扶地区开出了一剂有效“新方”。

江苏省高度重视消费扶贫,以政策为引领,先后出台《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打好我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多渠道拓宽经济薄弱地区和贫困地区农产品营销渠道实施方案》《江苏省东西部消费扶贫协作工作要点》等文件,推动消费扶贫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深入推进。

消费扶贫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销售情况好坏。但苦于物流成本高、缺乏营销包装手段等原因,除了农民自给自足,当地的产品很难“走出去”。

江苏省积极搭建平台,先后举办“苏陕协作·2018年陕西特色农产品南京宣传推介周”、无锡海峡两岸(江苏)名优农产品展销会等大型展销活动,组织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到江苏省展示展销;设立对口帮扶支援地区农特产品旗舰店、专营店、体验店和销售专柜,直接帮销;引导龙头企业代销。加强与苏宁易购、中石化等公司的合作协作,目前已有20多家“苏宁易购扶贫实训店”、387家中石化江苏公司加油站参与,去年仅销售陕西苹果就达3000多万元。

让农产品获得“可销售的渠道”,需要政府部门在贫困地区和消费市场之间架起桥梁。

江苏省着力拓展消费扶贫渠道,依托电商平台,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扶贫服务模式帮助西部地区脱贫。目前,云厨一站、南京广电等41家电商相继与商洛开展合作,建设商贸物流综合服务市场仓储车间,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引进落户安康的电商谷荞公司,创造了“5分钟销售2000斤木耳、4小时卖出8000单香菇”的可观业绩。南京众彩农副物流与对口帮扶地区农产品生产经销企业保持密切对接,去年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达8000万元。

江苏省还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市场分析、全程冷链运输,使对口帮扶地区的优质农产品直接进入江苏市民家庭,实现资源有效分配。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全渠道可追溯农产品营销闭环,使所销售生鲜产品实现二维码追溯,方便江苏群众直接选购贫困农户的农特产品。

旅游兴、产业旺、人民富。在助力开发方面,江苏聚焦开展文化旅游交流活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建立长三角旅游联盟,在长三角省份进行江苏对口帮扶支援地区旅游推介会;举办“十万江苏人游伊犁”和“大美新疆”等活动,集中宣传旅游品牌;开设旅游网上旗舰店,实现旅游线路预定20多条;挖掘对口帮扶地区特色文化,策划“江南曲美•丝路情深”非遗“文化走亲”曲艺交流等活动,宣传展示当地特色文化元素等。

同时,江苏省注重广泛动员,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消费扶贫。一方面,大力宣传推介和购买消费贫困群众农产品,加快提升扶贫地区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知名度,同时,加大消费扶贫引导力度,营造社会广泛参与消费扶贫活动的浓厚氛围。

探索“十种模式”做强消费扶贫 贡献脱贫攻坚“江苏力量”

消费扶贫的关键在于以产品为媒介、用消费搭桥梁,拓宽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王志忠说,江苏省创新探索“十种模式”做强消费扶贫,让脱贫攻坚工作往实里走、深里走、往群众心里走,让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

一是“菜单式”消费扶贫。采取点对点的方式,直接向对口帮扶支援地区生产者采购,直供直销,减少中间环节,力求贫困地区、贫困户利润最大化。比如,每年直接采购湖北秭归脐橙5000多吨2000多万元,帮助解决销售难的问题。

二是“打包式”消费扶贫。引入企业参与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售后等全过程。从种什么、怎么种到收获后的再加工,再到销售以及售后反馈,再利用反馈的信息指导生产,形成良性闭环。苏州食行生鲜的社区智慧微菜场,通过大数据分析,为铜仁优质农产品量身定制,实现个性化生产、全程化运输、网络化销售、溯源化查看,实现“一条龙”服务,解决贫困农户的后顾之忧。

三是“链接式”消费扶贫。通过对产品包装、品牌打造,使贫困地区产品提档升级,提高信誉度、美誉度;通过购买贫困地区物业公司服务,促进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帮助完善冷库、加工厂等相关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当地供给能力等等,从而间接收到促进消费、实现扶贫之效。在陕西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培训、品牌培育,打造出“柞水木耳”、“勉县小龙虾”、洛南“辣上天”、淳化“爸爸的苹果”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培养农民创业经营的思维和认识,提高发展潜力,进一步开拓了市场。

四是“补贴式”消费扶贫。从产和销两端发力,建立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联系加工流通企业对贫困户产品进行上门收购,拿出帮扶支援资金对贫困户和企业各给予一定的补贴,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在新疆克州,采取发放“连心券”的形式,用部分援助资金给予一定种植补贴,既增加了贫困人口的收入,又培养了自立自强的品质,收到扶贫扶志双重效果。

五是“阵地式”消费扶贫。通过固定平台,长年促销。在南京众彩物流中心、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等固定场所免费为西部贫困地区提供展区展台,帮助销售农特产品;无锡通过设立“中华循化精品馆”“苏宁易购扶贫实训店”等,累计销售海东高原特色农产品达1200万元。

六是“触角式”消费扶贫。把销售“触角”从商场向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食堂、高速公路加油站等地延伸、辐射,扩大销售覆盖面。其中,在中石化江苏387家高速公路加油站设立“易捷陕西农特产品形象店”,在江苏省500多个居民小区都设有贫困地区产品代销点。

七是“联姻式”消费扶贫。针对贫困地区产业特点和优势,联系省内相关龙头企业,赴当地开展产销对接活动,解决当地贫困户销售问题。在青海,江苏引导省内六家制药企业赴互助县考察对接藏药销售,与当地签订3000吨藏药销售协议,合同金额超8000万元。

八是“网络式”消费扶贫。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消费扶贫。一方面通过社会扶贫网、苏宁易购、京东、直播等多种网络化手段为贫困群众与消费群体架设起供需对接桥梁。另一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整合物流资源,降低贫困地区农产品物流成本。

九是“福利式”消费扶贫。鼓励企事业单位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将赴贫困地区疗养作为干部职工福利的一种形式给予体现。比如,南京市已组织劳模和职工赴商洛疗休养1700多人次。

十是“导入式”消费扶贫。开通与贫困地区航班、航线;运用新媒体平台,分时分类免费向社会推荐贫困地区精品景点线路,引导省内市民和广大群众到贫困地区旅游。2018年启动了“无锡市民游海东”首发仪式,无锡市民赴青海旅游人数突破1万人,硕放机场飞青海曹家堡机场航线已成为无锡最热门航线之一。

输出“江苏经验” 推动“消费扶贫”精准发力、可持续

经济的发展需要过程,贫困的消除也需要一个过程。王志忠在会上总结道,消费扶贫主要目的是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长远发展,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等原则,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形成解决区域性贫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

一是要坚持市场化原则。消费是一种市场行为,必然受到市场规律的支配。实现消费扶贫的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是要紧紧依靠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并千方百计让“无形之手”产生极大的有形力量,引领消费扶贫健康发展。

二是要搭建互通式平台。扶贫具有社会公平的内涵,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实践证明,政府的主要功能是主导或引导搭建商品流通和购销信息等各种平台,推动形成互联互通的消费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三是要建立常态化机制。消费扶贫涉及多元主体,需要建立高效的协作治理机制。省级统一部署、部门通力协作、市县积极落实、供需两端的生产经营主体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等等,是协作治理机制的重要特征。

四是要动员企业积极参与。企业是推进消费扶贫的重要主体。要制定引导性与鼓励性政策,推动更多数量的企业、更深程度地参与消费扶贫,在实现社会责任的同时,充分挖掘消费扶贫的商机,形成产品链、产业链、价值链。

五是运用科技化手段。科技是推动消费扶贫实现手段创新的前沿力量、时代力量。应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特别是让互联网与消费扶贫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电商平台等提升消费扶贫效益、扩大消费扶贫战果。

六是要营造社会化氛围。动员最广泛的社会力量自觉自愿参与,是消费扶贫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不遗余力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加大消费扶贫宣传力度,引导党政机关、企业、社团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形成社会主义大消费、大帮扶的宏大格局。

据悉,十八大以来,江苏先后派出援疆、援藏、援陕、援青干部18批2738人,投入财政性援助资金289.3亿元,实施援建项目5624个,为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突出贡献。仅2017年初至2018年底,江苏累计助力对口地区国家级贫困县脱贫39个,减少贫困人口217.39万人,贫困发生率平均下降约12.45%。(赵鼎 王梦丽)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