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威胁全球供应链 互联网和数据智能技术发挥关键作用

新华财经2020年03月14日11:17分类:宏观经济

新华财经上海3月14日电(记者 高少华)随着疫情在海外蔓延扩散,全球供应链正遭遇不利冲击。零点有数与新沪商联合会、大商学院14日联合发布的“全球供应链受疫情冲击”专项监测显示,全球供应链问题对三类企业冲击面较大;境内、境外、跨境物流均存在不畅;全球供应链受冲击国家与中国主要贸易伙伴高度重合; 互联网和数据智能技术在企业自救方面正发挥关键作用等。

监测显示,当前国内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进口依赖型制造企业和进出口均有涉及的复合型企业受全球供应链问题冲击面较大,这三类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仅为51.5%。三类企业中,有17%处于完全停工停产状态,原材料、零部件或中间产品进口中断或无法及时响应国外订单。

出口型企业对于“国外客户寻求其他国家供应商替代本企业”的担忧度为6.2分(10分代表担忧度最高);进口型企业对“长期无法恢复产能从而失去国际客户”的担忧度为6.3分。在华外资企业对供应链受疫情冲击担忧程度高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其对“出口和进口供应链波动”的担忧程度均为6.4分。

调研发现,目前境内、境外、跨境物流均存在不畅,出入境管制、通关周期延长是跨境政策效率问题的核心表现。全球供应链典型行业、典型企业面临问题比较集中的是人员复工难导致产量下降和订单延迟、原材料供应不足及价格上涨、运输困难与物流限制成本上升等。冲击全球供应链程度最大的因素是物流因素:国内物流企业不能全面复工复产导致进出口企业运营难度和成本上升问题最突出(61.4%)。国际海运航班物流成本提高也是重要难题(56.3%)。冲击全球供应链程度居次的因素是政策因素:检疫检验通关办税等周期延长,航班停运、签证和商务旅行限制,买方所在国对货物或运输工具入境管制提及率依次为58.8%、54.8%和48.8%。

除此之外,目前进出口企业担忧最可能出现供应链中断或受阻问题的国家,与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高度重合。其中,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同时出现在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地担忧度前5名中,需要被重点关注。

监测数据同时显示,目前有两成中国企业通过自救措施有效缓解全球供应链压力。其中,一成企业通过自身采取的应对措施有效缓解了压力;另一成企业则通过与专业供应链管理公司或供应链技术研发团队合作有效缓解了疫情负面影响。

对成功实现自救的企业来说,互联网和数据智能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措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线上线下业务齐头发展;二是抱团取暖、共享员工;三是使用无接触物流;四是用好数据智能管理工具。

据监测数据显示,面对全球供应链问题,一成企业通过与专业供应链管理公司或供应链技术研发团队合作有效缓解了疫情的负面影响。分行业看,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木材加工及相关制品行业在疫情出现前使用供应链管理服务的比例已经相对较高;最近一个月来,化学纤维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制造和仪器仪表制造等行业的企业开始使用供应链管理第三方服务的比例出现较大幅度上升。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和全球供应链问题现状,零点有数研究团队建议,一是稳物流,关键在为物流全行业复工复产提供精细化政策保障;二是针对重点进出口产品,设立“绿色通道”产品清单制度,鼓励国际物流企业运力互助共享,加大跨境电商出口物流仓储支持力度;三是梳理先进城市经验形成可复制性创新政策工具包,如启动区域海关协调联动机制、鼓励共享员工、一企一策精准帮扶、鼓励出口转内销并开辟国外销路、推出数字贸易平台等;四是鼓励企业自救,鼓励企业与专业化供应链管理机构合作,对供应链专业管理行业给予明确政策扶持;五是国家层面尽快设立全球供应链脆弱性产品清单,开展关键产品全球找货、战略备货并设立科研攻关专项,鼓励展开产学研联合研发合作。

编辑:胡玉婷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