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昌:产业扶贫提升“造血”功能

新华财经南昌4月20日电  近年来,江西省瑞昌市因地制宜探索产业扶贫之路,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合作社+基地+社员(含贫困户)+市场”、特色种植养殖等多种形式,提高贫困户的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提升“造血”功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走进瑞昌市乐园乡桥棚村大荡畈茶叶种植扶贫基地,可见一排排整齐翠绿的茶树覆盖在黄土之上。“我在这里采摘了10多天了,已经得到1000多元的收入。”60多岁的余金妹说,她和丈夫两个人都是残障人士,现在可以在家门口务工。像她这样的贫困户这里共有10余户。

桥棚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原先村里没有集体经济。该村利用荒山荒地发展产业,乡村干部、帮扶单位主动争取资金、对接市场,在大荡畈村开辟荒山245亩,种植白茶和黄茶,村里成立自己的合作社。经过几年生长,2019年茶叶初次打顶采摘,分配给贫困户人均2340元。

桥棚村党支部书记柯传宇算了笔账,今年能采250余公斤干茶,约有10余万元的纯收入,贫困户一起还可以得到几万元分红收入。茶场入口处,阵阵茶香沁人心脾,这是村里利用帮扶资金建立的加工车间,炒茶、晾茶等设备一应俱全。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桥棚村白茶、庄岸村茶稻、高塘村黄茶、北畈村苗木、南庄村腊米、南北港村稻虾、张坊村谷酒……乐园乡紧紧围绕这一理念积极谋划,目前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该乡通过产业基地建立“1234”的脱贫利益联结机制,即10%用于非建档立卡贫困户、20%用于合作社正常运营经费、30%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40%用于村脱贫公益性事业。目前,除南庄村腊米外,该乡其他6个村产业都有收益,干劲十足。

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瑞昌围绕“增值增量争市场、一乡一园显特色”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山药、禽蛋、水稻、茶叶、油茶、水产等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品质,抢占市场占有率。

瑞昌夏畈镇紧抓产业扶贫机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实践探索中找准支柱产业,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化。去年,夏畈镇引导各村从以往的单打独斗向联合发展转变,由全镇所有的12个行政村联合成立公司,利用闲置的厂房发展食用菌产业。

小桥村贫困户吴荣华在秀珍菇基地做门卫工作。“一年固定工资可达到16000多元。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脱贫后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到基地来做工的还有其他村的贫困户和留守妇女,既可以工作又可以照顾家庭。”

“公司自去年8月启动以来,去年下半年已生产菇包25万包,开袋出菇10万包,销售收入18万元。当前以生产秀珍菇为主,计划年生产秀珍菇60万—80万包,年产鲜菇20万公斤,销售额350万元,将大幅度提高贫困户收入。”负责基地生产的城门村党支部书记夏修林说。(雷勉鸿 曹鑫 李媛)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