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5G新基建 上海临港新片区补足通信短板

新华财经上海4月22日电(记者 杨有宗)新基建大潮下,上海投资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20日发布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根据这份规划,到2025年,新片区8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将布设近4000个5G基站,实现5G网络全域连续覆盖。这一规划会给相关领域带来哪些投资机会?除了5G,规划还有哪些亮点?新华财经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在临港新片区进行深入采访。

临港新片区通信基础短板待补

上海是全国核心信息通信枢纽之一,拥有互联网交换中心、骨干直连点、国际关口局、海缆登陆站、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等重要通信基础设施。临港处于上海东部,整体上处于城市通信网络边缘。

在移动通信方面,临港新片区已建设 4G 基站 472 个(合计逻辑站 2335 个),其中先行区已建设 4G 室外基站 407 个,并在重点区域建设了室内分布系统,基本实现了区域内连续覆盖; 5G 室外基站 472个,其中先行启动区已建设 5G 室外基站 158 个,对人口密集区域先行覆盖,将随着临港新片区发展需要逐步建设 5G 网络。

在国际通信方面,临港新片区有 2 个国际海缆登陆站,共接入 7条海缆。

“临港新片区通信基础设施处于城市网络边缘,能够满足原来人口密度、产业密度相对较低情形下的通信需求,但难以支撑临港新片区未来发展定位。”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发展处处长黄先斌对新华财经记者分析说,临港新片区通信基础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是网络层级低、网络覆盖不均衡。临港新片区通信网络在上海城域网汇聚层以下,无核心网络节点。4G 网络覆盖不均衡,室内覆盖不健全,洋山岛及东海大桥、芦潮港码头周边、南汇工业园周边、滴水湖辐射圈、祝桥商飞周边、海港新城、海港商贸城区域 4G 覆盖有待改善。

二是数据中心及局房可用面积不足。目前临港区域仅有 2 个 IDC数据中心,1 个综合局房,现有数据中心的机架数量远远无法满足新片区发展新兴业务所需的数据计算和存储需求。

三是通信管道覆盖率低于上海市区覆盖平均水平。临港新片区管道和光交未实现市政道路管道全覆盖,重点段落资源匮乏、覆盖深度不足,部分区域管道出口少、断点多、过路资源少。

按照新片区总体方案,到 2025 年,新片区将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打造一批更高开放度的功能型平台,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区域创造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和经济总量大幅跃升。

提升5G能力为关键点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是上海项目投资最活越的地区之一。今年一季度,临港新片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产业投资拉动明显,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318%。

在此基础上,新片区具备发力新基建的条件。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临港新片区实施“两步走”战略: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长谢雨琦对新华财经记者说,在2020-2022 年,重点是提升临港新片区在上海城市通信网中的地位,4G/5G 协同发展,4G 网络不断优化,5G 网络规模部署,千兆光纤通信网络覆盖普及,在前沿产业功能区建设一批 5G+工业互联网内网应用标杆。

记者看到,规划提出,2022 年千兆宽带用户占比达到 30%,固定宽带下载速率达到 100 Mbit/s 以上,前沿产业功能区和高端服务功能区企业专线带宽普遍达到 1G 以上。

而在移动网络建设方面,第一阶段,临港新片区将实现5G 网络实现规模部署,面向 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完成主城区、产业园区、大学校园、旅游景点 5G 网络覆盖,以及公共交通类(机场、地铁、车站、港口)和建筑楼宇类(大型场馆、商务楼宇、政府机关)等重点场所的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热点地区用户下行平均速率达到 100Mbit/s 以上,基本满足 4K/8K、VR/AR 业务体验需求。

而在第二阶段,也就是优化升级阶段(2023-2025 年)。重点是进一步提升临港在上海通信网络中的地位,光纤到房间、光纤到机器、光纤到桌面的全光网络逐渐普及,万兆到家庭开始试点应用,5G 网络提升室分系统建设规模,优化室内外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面向产业互联网的网络功能开始全面应用。5G 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集成创新的通信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建成。

在这一阶段,5G 网络实现全域连续覆盖,室外吸热补忙和室内深度覆盖水平持续优化,宏微协同、高低搭配、室内外结合的5G 无线网分层立体覆盖网络全面建成。面向工业互联网应用逐步从eMBB向mMTC和uRLLC延伸,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全面普及,5G 切片网络在产业互联网中开始推广应用。热点地区用户下行平均速率达到 200Mbit/s 以上。

规划还提出,在临港新片区研究探索国际互联网访问监管模式,以企业为单位开展白名单认证直接接入国际互联网。根据规划,将探索在临港国际创新协同区、前沿产业区等区域开展国际互联网访问试点研究,方案报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同意后开展试点工作。这将为新片区内企业访问国际互联网获取前沿学术资料、顶尖研发资源等提供便利,提高新片区国际化服务能力。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和互联网应用数据采用不同等级的管理措施,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跨境流动。

新基建、老基建联动发力

在发力通信新基建的基础上,临港新片区也发力老基建。近日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交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首次提出了“15、30、60、100”交通出行圈概念,即要做到15分钟内从新片区抵达浦东机场枢纽、30分钟内抵达中心城区、60分钟内抵达虹桥枢纽、100分钟内抵达苏州、嘉兴、南通等长三角地区城市。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距离中心城区近70公里;主城区到浦东机场也有30余公里。新片区目前对外交通主要依赖S2、G1503两条高速公路与正在进行快速化改造的两港大道;轨道交通则只有一条16号线。两港快线建成后,从临港新片区主城区到浦东机场,只要15分钟——新片区通达全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将彻底解决。而在两港快线建成前,新片区将利用已完成快速化改造的两港大道浦东机场南侧路段,设立一条大站公交快线,并在年内投入运营。45分钟的单程时间虽不比两港快线,但仍将成为往返浦东机场与临港新片区最快捷的选择。在机场联络线建成后,浦东机场与虹桥机场之间的单程时间将被压缩至40分钟内。

编辑:史言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