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债扩容提效 机构预测或可撬动六万亿元基建投资

新华财经上海4月22日电(记者 杨溢仁)本周,关于管理层拟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专项债额度的消息引发业界热议。有机构预测,2020全年专项债的发行规模或超4万亿元,若各省专项债作资本金比例提高至25%,则全年最多可撬动近6万亿元基建投资,拉动“新基建”投资0.45万亿元。

专项债发行料再次提速

无疑,身处当前全球疫情尚未明确迎来拐点、国内防控输入性风险压力持续存在、产业链恢复不一、经济增速回落压力凸显的环境中,我国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力备受市场关注,而专项债作为积极财政的重要抓手,正逐步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在提前下达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已所剩不多的情况下,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王克冰于近日举行的财政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按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经履行法定程序,近期拟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专项债额度”。同时,目前“正指导各地尽快将专项债券额度对应到具体项目,组织做好债券发行准备工作,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确保早发行、早使用、早见效,尽快形成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共有专项债发行1.104万亿元,同比大幅增加3868亿元,且超过一般债发行规模的两倍,已完成前两批提前下达限额的83.9%。

就发行期限考量,专项债整体更趋长期化,10年及以上期限各券的合计占比达85%,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近60个百分点,与专项债项目实际期限更加匹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地方债集中到期风险。

从发行成本看,在宽信用、宽财政、宽货币的背景下,专项债发行利率逐月下降——各期限分化加剧,中短期限跌幅较大。

尤为重要的是,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的应用比例正不断提升,一季度共有676.3亿元专项债作为资本金投向130个项目,较去年全年68.13亿元(9个项目)显著增长,范围也进一步拓宽,且项目收益质量有所改善,这有利于缓解疫情冲击下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并持续发挥稳基建的重要作用。

“此前两批提前发行专项债共1.29万亿元额度截至3月31日尚有2071亿元未发完,假设第三批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二季度能全部发完,那么在不考虑两会正常下达今年专项债额度的情况下,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将至少达到12071亿元。”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说。

杠杆撬动效应不容小觑

“需指出,今年以来专项债的资金投向呈现出了持续优化的态势——旨在满足疫情防控需要和'新基建’投资领域需求。”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副院长袁海霞指出,自去年管理层提出今年提前下达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储、房地产等相关领域后,前期发行规模居前列的土储、棚改专项债今年暂无发行。而基于“抗疫”及稳增长需求的抬升,现阶段市政园区建设类专项债的发行占比最高(接近20%),次之为交通基建以及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医疗卫生领域。

“此外,据我们粗略估算,涉及'新基建’领域的专项债(包括城际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产业园区等类别专项债)占比达 12%。”袁海霞认为,“后续伴随稳增长政策的不断发力,基建领域尤其是'新基建’领域专项债或进一步加快推进,旨在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及最大限度补齐短板,创造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

记者亦注意到,今年以来,专项债的发行结构根据宏观背景正逐步调整优化——投向领域更具针对性,如加快“新基建”领域建设,并持续扩大使用范围。

张瑜表示,如果年内专项债仍全部投向广义基建,那么据此估算,二季度来自专项债的基建资金增量至少可达9909亿元。此外,在全年3.5万亿元—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发行的假设下,基建资金增量或可达2.85万亿元—3.35万亿元。

中诚信国际方面给出的预测则更为乐观,伴随年内专项债的进一步扩容提效,全年发行规模或超4万亿元,若各省专项债作资本金比例提高至25%,则全年最多可撬动近6万亿元基建投资,拉动名义GDP增速约4.7 个百分点。其中投向“新基建”领域的专项债为 0.29 万亿元,可拉动“新基建”投资0.45万亿元,对应拉动名义GDP增速0.03个百分点。

仍需兼顾防范风险积聚

不过,在专项债持续发力的同时,政策层对潜在的“风险因子”亦需予以重视。例如,因专项债快速扩容积聚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专项债项目资金闲置风险、专项债项目收益不及预期风险,等等。

“尤其需要关注专项债集中到期及收益承压带来的地方财政压力。”袁海霞指出,“对于部分收支平衡承压的项目,地方政府或将在专项债务限额内续发相关专项债券周转偿还,因此,需警惕专项债融资成本与利率风险。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冲击我国经济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使得地方财政压力加大。伴随专项债快速扩容,其还本付息压力逐渐抬升,债务增速持续高于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叠加到期高峰来临,料使得专项债快速扩容累积的还本付息压力加剧。同时,项目收益因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也将加剧当前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总而言之,管理层在发挥专项债促投资作用的同时,仍需严格防范因市场快速扩容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积聚情况的发生。

展望后续,如何更好地进行债务风险的把控?

业界专家建议,首先,应以资金绩效为导向,确保有效投资——即实物工作量的形成;其次,需以合格、合规为项目监督管理重点,杜绝“一哄而上”的状况发生;再者,是以风险防控为底线,明确项目投资方向。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收益的政府投资项目,融资规模与项目收益相平衡,聚焦地方政府不得不投和补短板的基础设施项目。优先考虑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好的地区,重点支持财力好且举债空间大的地区,对地方债务风险较高的地区少安排或不安排。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