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自贸区):力推“去行政化”改革向市场要活力

新华财经南京4月29日电  研创园是南京江北新区(自贸区)打造“芯片之城”的核心载体和改革创新试验田。近年来,研创园靶向精准服务“集成电路设计、智能制造研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稳步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力促管理职能系统转变,打破了传统行政壁垒对服务效能的限制,体制机制对人才潜力的限制,生产生活版块分离对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限制,构建起“压实责任担当,突出专业高效,延伸服务触角”的全链条服务闭环,持续为新区引育企业、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注入强大动力。

职能转型提升服务效能

Arm、新思科技、创意电子、紫光展锐、中科芯、龙芯中科……伴随着南京江北新区“芯片之城”的崛起,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集成电路企业开始在研创园集聚。面对企业、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服务挑战,研创园着力打好职能转变主动仗,紧抓载体建设、产业服务、创新引领等核心工作,积极探索产业园的“企业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园区管办和运营公司主体责任,优化资源配置,高效发挥政府和企业“双重”职能。

定制标准,用考核压实责任。主要道路“当年建成当年通车”,重要载体“当年设计当年动工”,核心企业“当年接洽当年入驻”…… 瞄准自身定位、聚焦发展主责,研创园专心搞建设、引产业、强创新、促发展,参照企业运作模式,量身打造出衡量“研创园速度”的考核标准,力保各类项目高效率启动、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收尾。

今年2月中旬,受疫情影响,研创园交通、物流不畅,人员、设备难以到位,如何确保重大项目按节点高质高效推进,考验着园区的综合管理与服务水平。为此,研创园第一时间向新区反馈问题、争取支持。研创园联合新区建设交通局仅用一周时间,便总结出研创园工程建设8个方面17个问题,并一一找出解决方案,为研创园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在“拼”字当头的考核机制下,研创园用不到五年时间,累计建成22条道路、16座桥梁,整个园区达到“十通一平”的高标准;并建成了孵鹰大厦、腾飞大厦、基因大厦、8849人才公寓等13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载体并投入使用,440万平方米载体正在加速建设,其中省产研院总院、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国际创新创业共享空间等30万平方米载体项目今年将投入使用。

调优架构,让组织发挥优势。及时调整组织架构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手段。作为企业集聚的主要载体,研创园根据园区企业发展变化进行了多次架构调整。2019年底,研创园确定了“大部制+专业小组”的动态组织模式。研创园管办与两个平台合署办公,管办下设7个职能部门,每个职能部门内部设立专业小组,小组成员既是企业管理者,又是服务企业发展的“店小二”,职能范围覆盖行政管理、财务统计、规划设计、载体建设、产业招商、企业服务、科技创新各个方面,显著提升了园区的综合运营效率。

转变理念,把服务摆在首位。作为“新区眼中的企业”和“企业眼中的政府”,长期以来,研创园积极推动“行政主导”服务理念向“市场主导”服务理念转变,围绕全面提升企业全方位、便利化的服务体验,聚焦“指导创业、助力创新、招才引智、融资投资、方便办公、安居出行、品质生活”等方面,为入园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

研创园着力“搭台子”“送帖子”,主动将办公场地准备好、把奖励减免落实好,主动将产业政策送上门、把企业困难领回家。由研创园打造的“智汇研创”“财聚研创”“慧融研创”等服务品牌,现已为企业对接了人才资源超2万名,产业基金规模超30亿元……企业融资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引才活力得到全面激发。同时,研创园还持续丰富企业互动模式,创新开展“夜间加班就餐半价补贴”、歌咏比赛、朗诵比赛、运动会、新春企业家年会等系列活动,在园区内营造了宽松灵活、共荣共生的创新创业发展氛围。

成果导向激发人才赋能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为全面激发人才潜力,研创园深耕“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能机制”,结合自身特点,推动聚焦市场、效益、贡献的人员聘任与激励机制改革,下大力度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

2019年底,研创园管办按照核定员额数进行人员选聘,首次选聘员额数的80%,预留20%员额鼓励全员创先争优,进一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在选聘中,研创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明确员额人员晋升条件、畅通晋升通道。在人员管理上,通过淡化员额、企编管理差异,形成了全员聚焦关键绩效指标,按月写实打分兑现的全员统一考核管理,鼓励“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消除“身份不同”界限,实现“贡献高拿高薪”的管理目标。

“在研创园,有的基层员工绩效加分比中层干部系数还要高。”研创园管办相关负责人说。

行业顶尖、技术密集是研创园内企业的整体特点。在项目引进前期,如何说服这类企业在园区扎根入驻,是检验招商团队业务水平的试金石。

研创园招商团队定下“招商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时序化、全程专业化”的要求,各个专业工作组“下班不离岗、离岗不离责”。招商人员主动走出办公室、走进企业,积极上门“送政策、送服务”,深入企业“问需求、解难题”。同时,团队人员主动学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知识,确保服务专业化。

2019年7月,精研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的南京融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入驻研创园。据悉,该项目前期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所向研创园推荐,研创园招商团队第一时间组织项目团队与对方接洽。项目顺利通过洽谈环节,企业方却迟迟没有后续动作。“项目洽谈顺利,推进却十分缓慢,问题出在哪?招商人员要主动去找原因。”研创园投资促进与人才工作部部长叶军说。

经过多次沟通,招商团队了解到该项目负责人是美籍华人,对江北新区政策不了解,心存顾虑。得知具体原因后,招商团队带着江北新区全套人才政策与园区营商环境资料再次登门,向企业一一讲解。该负责人逐渐打消顾虑,最终实现了项目顺利签约落地。

目前,研创园共有员额100人,员工平均年龄33岁,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研究生学历占比35%。这支年轻化、有战斗力的队伍,正用最专业、最敬业的态度,站在发展一线,聚力服务经济社会。

园、街协同深化产城融合

截至今年4月,研创园注册经营企业达11000家,生活就业人口近九万名,城市与产业发展已形成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针对园区企业多、人员密集、生产生活需求多样化的问题,研创园联合所属街道顶山街道协同管理、创新服务,按照“一核、两轴、六区、多点、永续环”的总体布局,共同打造生态健康有活力的“研商居”一体化环境。

2019年5月,顶山街道成立了研创园服务办,服务办的主要职能是对接研创园并做好协同服务。同时,街道向研创园定点派驻专职工作人员,全面负责街道与园区的衔接和协调,配合研创园职能部门做好企业服务和行业监管等。

作为群众诉求的“代言机构”,服务办把自己的“代言”工作进行精准分类,并逐一寻找解决途径。其中,教育、民政、社保、计生等民生服务类事项具体办理依托就近的社区完成;劳动纠纷问题,由服务办召集街道和园区相关部门进行调解;加盖公章和出具证明问题,与园区、街道具体职能部门对接,按规办理。

据了解,去年8月底,研创园引进的一名高层次人才的孩子因错过招生时间,遇到入学难题。“接到园区企业服务部负责人的电话,工作人员迅速联络街道商讨解决办法。”顶山街道服务办工作人员说。园内居民的诉求得到服务办的高度重视,街道相关领导亲自登门到学校为孩子“求学”。最终,孩子通过辖区内一家学校的面试,顺利入学,为人才安心生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服务办快速对接研创园主要职能部门,有效解决了园区在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方面的短板,让园区可以心无旁骛投身产业发展。”研创园综合管理部部长童庆松说。通过街道服务园区,园区服务企业,三者相互融合、协作,“园+街”的物理空间成功催生出“产与城”的化学倍增效应。(沈杨子 张凯畅)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