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我国面临着推进疫情防控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紧迫任务。新华社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协同全体会员单位和优秀的数据服务商,共同推出“提振经济• 中国数据产业在行动”大型公益性数据服务活动,联合发布各类经济社会数据分析报告,内容涵盖宏观经济数据分析、细分产业数据分析、金融数据分析等,为启动经济引擎提供量化判断和指引参考。《中投顾问:疫情影响下的中国远程医疗产业》由深圳市中投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制作并联合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发布。
远程医疗,是指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全息影像技术、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大型医学中心医疗技术和设备优势对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及特殊环境提供远距离的医学信息和服务。主要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
在疫情严重的阶段,医院资源紧张,远程医疗便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远程医疗跨越时间和距离的阻隔,在疫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减少了医患间的感染风险,也能让病人在第一时间得到医疗帮助。
远程医疗有两种基本模式:B2B模式和B2C模式。B2B是两个不同的机构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在医疗活动方面的合作;B2C是医疗机构可以直接对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具体可以提供的服务包括在线问诊、在线诊疗、不同医院远程会诊等。
图1:远程医疗的基本模式及服务
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远程医疗不仅为医患双方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沟通渠道,还有效地降低了医疗成本、促进医疗交流以及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一、中国远程医疗产业发展状况
(一)远程医疗产业发展规模
近年来,随着5G技术在远程医疗中应用的加深、移动医疗终端的普及、医疗物联网的发展及医疗机构参与度的提高,推动了远程医疗规模的持续扩大。2017年,我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为79.8亿元,同比增长30%;2018年,远程医疗市场规模约为114.5亿元;2019年,我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约为130亿元。
中投顾问预计,2020年我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亿元,2020-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23%,2024年将达到257亿元。
图2:2017-2024年中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二)互联网医院建设状况
新冠疫情爆发,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推动了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在2020年2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单月建成互联网医院65家。疫情期间,除了原有互联网医院开通线上门诊、肺炎咨询等服务,传统公立医院等医疗机构也在紧急上线互联网医院平台。
图3:2019-2020年4月中国已建成互联网医院数量(个)
数据来源:动脉网
此前,大多数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停留在“数字医院”“智慧门诊”等层面,信息化程度主要体现在医院挂号、导诊、结算以及病历管理等基础性服务,此次疫情则加速了医院搭建远程在线问诊的建设速度,真正面向患者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开始得到发展。
(三)远程医疗产业区域布局
疫情的爆发,凸显了我国部分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远程医疗或将再度成为热点话题。此次疫情中,部分地区的医院已经在积极应用远程医疗,并取得一定成果。
图4:疫情期间部分地区医院远程医疗布局状况
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四)远程医疗产业企业布局
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上市企业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远程医疗的布局,一种是为医院建设互联网医疗平台,如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东华软件等;一种是企业自建互联网医院平台,如平安好医生;还有一种是在与远程医疗有较大关联的领域进行布局,比如久远银海布局医保移动支付,阿里健康提供在线问诊的后端服务。
表1:主要医疗信息化领域企业在远程医疗领域的布局
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中国远程医疗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一)政策驱动
近年来,我国在远程医疗方面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远程医疗事业的重视。一方面,我国已出台了远程医疗的准入规则、诊疗方式、处方流转规则等政策,对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政策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后,预计远程医疗费用问题将逐渐解决。
表2:截至2018-2020年5月中国远程医疗重点相关政策汇总
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技术驱动
5G技术为远程医疗提供落地基础。5G网络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制约远程医疗发展的瓶颈。以往在4G网络状态下,医患双方虽然能够通过1080p高清视频进行交流,但由于网络状态不太稳定,远程医疗难以大规模落地。相比之下,5G在增加了可视度的同时,还减少了延迟风险,使远程医疗变为可能。例如,智能用药中的远程处方等功能,要求网络时延小于10ms,而4G的时延普遍在30-50ms,5G在1ms左右。
表3:部分特定的远程医疗形式对网络条件的要求
注:毫秒级时延,可靠性百分比
数据来源:《5G应用立场白皮书》
此外,当相关设备都完备时,在5G网络的条件下,可以确保远端医生看到当地手术室里最清晰的画面和及时到位的手术动作,远端医生甚至可以直接操纵当地设备实施急救和手术。以这样一种方式使得外科医生的“手术”能够在千里以外进行,能够有效缓解不同地区之间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减少分级诊疗差距以及患者的经济压力。
(三)需求驱动
在线问诊得到大范围普及。2020春节期间(1月24日-2月10日),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跃用户数都在600万人以上,最高峰达671.2万,同比增长31%。
图5:2019年、2020年春节期间在线问诊APP日活对比(万人)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三、疫情防控中我国远程医疗的应用状况
(一)5G远程医疗应用
5G技术打破了医疗资源和医患资源的空间壁垒,使诊断和治疗不再受地域限制,将核心医疗资源释放,实现医生资源和患者需求的高效分配与对接。疫情期间,武汉协和医院的5G远程会诊平台不仅实现了同院院区之间的每日会诊,还能够和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及武汉肿瘤医院互联互通,进行异地远程会诊。2020年2月,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收治病患,其首个5G远程会诊平台能够以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让远在北京的优质医疗专家与火神山医院的一线医务人员一同对病患进行远程会诊,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的同时避免了来往疫区的感染风险。
图6:5G远程会诊搭建网络
资料来源:华为,德勤
除了北京、武汉两地的互联会诊之外,多地也在疫情期间通过5G技术加持诊疗,实现无障碍远程移动会诊。在河南,华为联合国家远程医疗中心在短短4天时间内完成了河南省147家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远程会诊系统的建设,保证全省所有的重症病人都能通过该系统得到省级专家的及时会诊。截至2020年3月20日,河南省级专家医疗组通过该远程医疗系统对全省定点医院开展了2000多例新冠肺炎远程会诊工作还有全省隔离病区的远程查房工作,并通过该系统开展新冠肺炎专家远程会谈,全面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疫情救治的能力和水平。
(二)在线医疗服务
疫情爆发以来,百度、阿里、腾讯、主要移动医疗APP还有医药电商开展各种互联网平台在线服务,包括远程问诊、病情咨询、在线心理咨询、疫情动态发布、发热门诊地图等,以其效率高、风险低的优势的打破地域和空间限制,在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成为疫情防控时期医院以外的另一个重要战场。
表4:主要互联网医疗平台疫情期间问诊情况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远程医疗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用突出,一方面线上咨询、问诊有效缓解了线下医疗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患者就医分时段就诊,减少患者在医院内的聚集,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疫情为在线问诊业务提供了较长时间、较大规模的应用探索,并在用户中形成较好的感官认知和使用惯性,用户教育得到突破,线上医疗使用行为快速普及,为后续客户留存黏性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
新华社新金所协同全体会员单位发起的“提振经济• 中国数据产业在行动”公益活动,旨在聚合数据力量,发布新金所会员单位研发的各类经济社会分析数据,为启动经济引擎提供量化分析和指引参考。本所所发布研究成果不作为投资依据,不作为任何法律上或情理上的依据和凭证,对所提供信息数据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