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产业链提升工程攻坚战

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概括来讲,产业基础能力涉及基础理论研究能力、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新兴技术产业化能力以及全球产业链管控能力等。其中,基础理论研究能力旨在实现引领性、原创性产业理论的重大突破,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则面向关键共性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等的颠覆性突破。而产业链现代化的实质是用当代科学技术和先进产业组织方式来改造传统产业链,使产业链具备高端链接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领先于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水平。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够,一些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受制于人”等问题。在当前阶段提出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既是与后疫情时代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产业变革相呼应,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产业体系迈上新台阶、跨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着眼未来,要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应用牵引和问题导向,以政策协同为保障,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要遵循市场导向,严格执行环保、科技标准,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清理、重组“僵尸企业”;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要促进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向“两端延伸”,还要“中部抬起”,加快加工组装和低端制造环节的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形成技术创新、制造组装、品牌提升三足鼎立的态势。

二是以“新基建”为重要抓手,推动产业迭代升级。以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本质上是制造能力和IT能力集成、融合和创新的产物,其创新过程就是要用数据科学重构生产制造机理。与传统基建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支持和推动数字经济等新经济发展壮大,提升经济运行全要素生产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化机制,强化对“新基建”项目的投入产出研究、总体规划、绩效考核;围绕新产业发展和新业务场景需求,加快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以及新终端。

三是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强化政策、资金、人才、设施等集聚效应,提升集中创新能力;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争取在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取得创造性突破;对一些风险大、投入高的研发项目,政府部门可以给予适当的资源支持,牵头组建专家委员会,协助项目推进。此外,应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孵化器、加速器的平台载体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尽快投入试用、量产环节,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四是构建完备高效的融资体系,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以及轻资产等特征,这与传统融资模式不相适应,需要构建由信贷市场、资本市场、股权投资、担保体系和政府引导构成的完备高效的融资体系,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郭晓蓓)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