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深化中德合作 打造高质量开放“科教创新明星城”

新华财经南京5月19日电  2013年11月,中德两国正式确定在常州建设中德创新园区。6年多来,常州紧抓“中德创新园区”建设契机,立足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深化对德合作。5月18日在常州科教城召开的“2020中德创新合作对接洽谈会”期间,中德产业创新与合作中心正式启用,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技转中心、弗朗霍夫创新平台等9个项目签约入驻。期间,常州市跨国技术转移联盟、常州市欧美同学会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同步揭牌,旨在提供对德合作“硬支撑”,助力常州打造高质量开放的“科教创新明星城”。

专班发力 力求对德合作再突破

德国基础研究领先,科技实力雄厚,发明创造众多,工匠精神蜚声世界,是世界公认的创新强国。常州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产业布局与“隐形冠军”集聚方面与德国颇为相似。

2013年11月,常州市与德国埃森市签订《中欧城镇化合作城市项目意向书》,中德创新园区应运而生。2016年10月召开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建设交流会”期间,园区被国家发改委和欧盟驻华代表团授予常州-埃森合作“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称号。

作为常州市与德国埃森市的重点合作项目,六年来,中德创新园已成为两市间高效交流渠道。目前,常州已落户德资企业130余家,集聚持有A类外国专家证的德籍高管59人,全市企事业单位先后开展对德科技合作项目33项。

今年,常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中德创新园专班,以中德合作为突破口,整合发改、科技、商务、外办等部门的合作渠道和辖市区产业资源,进一步聚焦产业创新和合作交流两大功能,突出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建设国际合作先行区。

“常州高度重视对德开展交流合作,始终把‘对标德国’作为高质量打造‘工业智造明星城’的重要抓手,大力支持科教城中德创新园的建设发展,努力将科教城建设成为常州对德合作交流的窗口、科技成果转移的载体、对接‘德国工业4.0’的桥梁,成为全市‘国际合作先行区、科技创新引领区、创业孵化集聚区、产教融合示范区’。”常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韩九云在会上表示。

成立跨国技术转移联盟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作为常州的“创新之核”,科教城是常州打造科教创新明星城的重要引擎,承担着辐射和带动全市创新发展的责任。中德创新园则是建设科教创新明星城的重要部分之一。

3月31日,常州科教城、中德创新园工作专班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常州科教城、中德创新园发展专班工作方案》和《中德创新园建设方案》,明确中德创新园的目标定位为:对标德国创新体系,打造中德合作平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孵化全球创新项目,培养常州专业人才,提升苏南智造水平。

按照目标定位,园区正聚焦“技术引进、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三大功能,突出科教创新融合发展,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和经济体系,努力打造国际合作新高地。

在技术引进方面,积极引进德国科技创新资源,和园区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大力推进中德科技创新平台能力建设。着力建设中德产业创新与合作中心(常州)、常州科技经济发展中心(埃森)等重要载体,深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科技交流合作。

在成果转化方面,积极引进德国著名高校、重点科研院所和知名高科技企业在中德创新园区建立技术转移机构,推动弗朗霍夫、史太白、卡尔斯鲁厄理工等技术转移机构落地。组织在常德资企业与科教城高校院所共建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中试产业化基地,组建产业联盟等创新联合体,创新机制体制和运作模式,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在项目孵化方面,大力招引德国高端创新创业项目,推动中德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园区重点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加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力度,创新支持方式,引进了江南克拉尼设计院、中德(常州)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德国BEDO博士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

此次对接会期间揭牌成立的常州市跨国技术转移联盟,由21家单位共同发起,将以“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共享国际合作经验”为主题,以科技政策为导向,通过引进国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跨国公司等,开展技术转移和国际创新、科技服务工作,结合常州本地产业技术需求引进或联合研发高端技术,推动国外先进技术在常州进行创业孵化或产业化,并与海外研发机构合作建设各具特色的国际技术转移的平台载体。

“希望常州科教城中德创新园能加快聚集更多德国前沿技术成果,切实发挥好‘技术引进、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三大功能,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和经济体系。常州将在园区载体建设、政策服务、资金扶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韩九云说。

签约职业教育等9个项目 提供对德合作“硬支撑”

职业教育是中德创新园区建设的另一大亮点。在“江苏省-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经济技术合作混合工作委员会”工作框架下,中德创新园充分发挥科教城职业教育优势,深化中德高等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探索双元制本土化培养高技能人才路径。

目前,园区建有“常州中德教育培训中心”和“AHK(德国工商大会)常州科教城研究发展中心”,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校外实践教育。中德合作培养“双元制”学生每年达到600人。与德国巴符州的职业教育合作列入历次江苏-巴符州友好合作备忘录。2018年新建设的中德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引进德国DFI学院,已与常州工程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本次洽谈会签约的中德科学技术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常州中德产业创新与合作中心有限公司项目、朗盛化学(中国)有限公司项目将积极对接德国创新资源和平台载体,通过产教融合等方式,共同推进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加速先进技术在常转移转化。

据悉,作为全市“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正围绕建设“国际合作、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人才集聚、未来产业”六个新高地,全力服务常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机器人、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未来产业,努力提升先进制造技术核心竞争力,为常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常州科教城将继续引进一批德国技术转移机构、重点商会协会、咨询公司和其他服务机构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对德交流合作的优势,扩大合作范围,持续深化中德“双元制”、胡格教学模式等项目人才培养工作,拓宽对德合作资源渠道,为常州对德合作提供“硬支撑”。(吴琼 赵畅 戚薇丹)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