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经开区:加快打造世界级的医药产业高地

今年以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中华药港”核心区项目建设,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引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建,全面推进新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扩大新医药产业影响力。3月18日,江苏省委娄勤俭书记视察“中华药港”,对相关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这里有条件有希望打造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医药产业高地。”

对标国际一流,厚植产业发展土壤

“中华药港”位于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内,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药港”充分用好自贸区、综保区、国家级开发区三区叠加的政策红利,全力打造世界级医药产业特色园区。

高起点优化政务服务。“药港”重点聚焦药企项目承接、行政审批、建设推进、监管服务等关键环节,推动流程再造,着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

在项目承接上,“药港”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功能,制定出台“中华药港20条”政策,自贸试验区“1+8”政策体系,全力构建有利于医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启用新的政务服务大厅,成立自贸区企业服务中心,设立自贸区项目审批直通车,“不见面审批(服务)”覆盖面达99%以上,“1220”实现常态化。“一照多址”“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联合验收”“证照分离全覆盖”等改革加速探索。

在项目推进上,“药港”成立中华药港招商办公室,组建项目建设服务中心,为医药项目提供全流程的帮办服务。针对医药企业普遍关心的境外投资项目、创业投资项目、药品生产许可、医疗器械生产许可等重点事项,主动对接省发改、药监等部门,积极将上级赋权落地,实现“园内事园内办结”。在监管方面,创新推出市场监管领域免罚清单,43项轻微违法行为免于处罚,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02

图:连云港“中华药港”

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上,据连云港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尹哲强介绍,“药港”创新建立“联防联控联包”工作体系,通过制定出台保运营稳发展十二条、编制印发企业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导则、协调解决发展要素等方式,全力加快“中华药港”平台建设,服务药企恢复生产。中华药港核心区项目成为园区内复工时间最早、进展速度最快、完成固投最多的项目。

高水平推进体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中华药港”建设的动力源泉。作为连云港开放型经济处女地,“中华药港”主动做港城改革的试验田,始终秉持敢为人先的改革意识,不断深化机制体制创新。

在机构设置上,“药港”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成立“中华药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中华药港”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重大事宜。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具体开展招商引资、产业规划、园区管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在人事改革上,“药港”指挥部人员打破园区人员的身份限制,实行“身份档案制、全员聘用制、双向选择制、岗位工资制和招商市场化”,重点围绕医药等产业发展,聚焦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企业服务等重点工作,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定奖惩,把工作优劣与提拔使用、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在园区运营上,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的总体思路,“药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平台进行运营管理。探索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围绕医药产业发展需求,以力达英才计划为抓手,聚焦招商引资、产业研究、项目管理、企业服务、平台运营、开发建设、资本运作等关键领域,面向全球招聘优秀人才1000名,迅速隆起医药产业人才高地,真正做到专业人办专业事。

全方位推进开放合作。为医药企业搭建全方位的开发开放平台,是“中华药港”建设的关键抓手和重要途径。

2019年,第三届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在园区成功举办,吸引了全球四大洲、19个国家的2600多位行业嘉宾参加,共签订产业、技术、人才等项目协议23个。大会汇聚了海内外医药创新高端要素,促进了医药技术成果转化、加快了医药企业的国际交流合作。

按照“一区两园”的产业规划,“药港”全面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先期启动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总投资90亿元、建筑总面积150万平方米的核心区建设,加快布局智能制造、科技研发、教育培训、金融服务、办公展示、人才公寓等功能,为医药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全要素平台支撑。二期总投资40亿元,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高端化学制剂产业园,以及人才公寓、教育培训等载体。

为加速推进产业发展政策平台,“药港”探索实施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药品研发机构参与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试点,申报建设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设立大型创新医疗设备和创新药物绿色审批通道,推动全球优质医药资源汇聚园区。

平台共建共享,形成产业创新集群

产业协同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和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尹哲强表示,新医药是连云港市最具特色、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高质发展靠产业,后发先至靠投入。推进“中华药港”建设,需全力提升功能配套,强推平台建设全面突破。

“中华药港”充分发挥恒瑞、康缘、豪森等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效应,推动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力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生态共筑,全力构建医药创新的策源地,争当成果转化的承载地,打造产业发展的集聚区。

打造龙头带动的集聚区。“药港”积极鼓励优势企业实行兼并重组、技术收购、成果产业化,促进品种、药号、技术、渠道、资金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全产业链、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44

图:康缘药业建成国内中药产业第一家数字化智能提取工厂

“明星板块”加速领跑。“药港”成功获批国家新医药产业基地等载体,形成了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糖尿病、消化道和心血管、手术用药和造影剂等众多明星产业板块,在中药现代化、产业国际化等方面成绩显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对美制剂出口基地、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现代中药生产基地。

“头部药企”高度集聚。“药港”本土培育了“研发一哥”恒瑞医药、“行业黑马”豪森药业、“中药现代化领跑者”康缘药业、“首仿之王”正大天晴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2家企业进入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公布的2019年全球制药企业50强名单,成为首次上榜的中国企业。4家药企分列2019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第一、二、四、八位,“中国医药看江苏,江苏医药看连云港”成为共识。

“上市军团”实力强大。在2020最新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排行榜上,中华药港拥有市值过千亿企业3家,市值总和达到7000亿元。其中A股药企市值龙头,H股医药板块市值第一、第二大企业均来自中华药港,形成了医药领域的连云港军团。

构建医药创新的策源地。生物医药产业从无到有、厚积薄发,是“药港”“咬定创新不放松”的结果。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药港”积极树立新思维、新理念,运用新措施,抢抓全球医药科技创新浪潮机遇,不断提升“药港”的产业承载力和创新力。

在创新载体方面,“药港”牵头组建了国家抗肿瘤药技术创新产学研联盟、医药高端制剂与绿色制药创新联盟,成立了中药制药过程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靶向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效多肽生物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诞生了艾瑞昔布、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吡咯替尼、卡瑞丽珠单抗、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甲磺酸氟马替尼、盐酸安罗替尼等一批创新药。2019年,中华药港药企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1%以上,远超全国2%左右的平均水平。

在创新网络方面,“药港”引导中华药港药企积极走出去,先后与哈佛医学院、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英国剑桥大学、法国公共卫生学院、日本东京大学附属病院等近百家国际顶级医疗机构建立了深层次、常态化合作关系,同时在海外设立研发等分支机构6个,集聚创新药物研发等领域人才110多名,开展临床试验40余项,中药品种桂枝茯苓胶囊即将在美国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药港”还加快突破医学难题,按照打造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目标定位,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点聚焦肿瘤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等热点领域重大品种研发和产业化的关键环节,通过参与“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攻关,加快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攻克一批行业难题。获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创新药孵化器基地,累计承担重大专项103项,约占全国的5%。2019年,中华药港新承担“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7项,居全国之首;获批1类新药5个,占全省62.5%,占全国45.5%。艾阳等“中华药港造”抗癌神药受到省委娄书记开年寄语高度点赞。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药抗疫显示出硬核担当。中华药港药企独家中药品种热毒宁注射液、金振口服液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作用显著,多次获得钟南山院士、张伯礼院士点赞;其中热毒宁注射液已经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并随中国医疗队一道驰援委内瑞拉。向武汉捐赠代加工生产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研发的新冠肺炎防控治疗中药协定方药物,价值2600万元。

争当成果转化的承载地。围绕项目的落地及市场化进程,“药港”在项目落地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研发成果转化、重大项目申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纳入医保目录、医院终端对接等环节予以支持,推动新增研发及产业项目优先落户中华药港。

一是研发成果加速转化。仅2019年,中华药港新获批药品上市注册批件32个,占全省41%,占全国8.3%;新获批视同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批件数13个,占全省59.1%,占全国11.8%;获批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批件数8个,占全省19.5%,占全国3.6%;进入医保目录产品621个,国家带量采购中标12个品种。

二是国内份额不断攀升。截至目前,中华药港抗肿瘤、精神类、抗生素、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多个明星品种销量在全国领先,形成销售过亿元单品64个,过10亿元单品13个,艾素、泽菲、热毒宁注射液、瑞彤、造影剂等30余个单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三家药企入选国内重点城市医药用药前20强。

三是国际市场率先突破。在推进国内市场的同时,“药港”加快抢占欧美规范市场、制剂等高端环节,先后有21个原料药、25个制剂通过欧美等规范市场的质量认证,注射用环磷酰胺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达5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350件,海外权益转让项目3个,成功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西药)。创造了众多的行业“第一”和“唯一”,成为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的先导之地。

强化政策支撑,营造产业创新生态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近年来,“药港”坚持政策体系完善和发展环境营造并举,全力营造有利于产业集聚、创新孵化、人才引进的产业创新生态,为企业发展提供一片肥沃土壤。

03

图:连云港医药实验室

精准供给人才政策。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药港”大力实施“花果山英才计划”,制定出台自贸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对高层次人才按照其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全额补贴,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等专家学者带项目、技术和团队在区域进行产业化的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奖励,有效激发国际化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目前,中华药港集聚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近3000人,其中国家重大人才工程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省“双创计划”人才33人、省“双创计划”团队3个、省“双创计划”博士44人,建立院士工作站3个。

务实强化财金支撑。“药港”每年配套5%的财政收入,定向用于支持医药等行业企业团队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达201.41亿元,进一步降低项目初始门槛,撬动优质项目入驻,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同时设立了5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10亿元的生命健康产业招商基金以及2亿元的医药人才创投基金,为医药创新、人才创业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撑。加大资金投入,对已经出台的政策抓好落实,提高政策兑现率,2019年,中华药港为药企减税10.9亿元,做到了“真金白银”的投入。

全力打造宜居环境。以花果山大道北段为城市发展主轴,围绕“产、城、人”协调发展、宜业宜商宜居“三宜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药港”加快建设5平方公里的猴嘴现代服务业核心区、2平方公里的“一带一路”民族风情街等六大功能组团,统筹推进自贸区医药、双语学校、特色街区等功能配套,为企业和人才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配套设立专门人才服务窗口,配备健康服务专员,开辟专用服务通道,精准提供创业投资、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方面专业化的服务,通过软硬环境提档升级,真正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未来将继续发挥制度创新优势,着力建设更高能级载体平台,打造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医药产业高地,为全省乃至全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尹哲强说。(万军 贺亚洲)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