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危机?还是契机?数字化赋能让企业在疫情“迷雾”中擦亮眼睛

新华财经北京5月26日电(记者陈奥 王晓蕊 韩韬)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跨越发展的契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数字化战“疫”中大显身手,从而催生出云模式、线上服务、社交电商等新商业模式,成为稳企稳岗、创新发展的有力抓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业内人士表示,疫情在给经济发展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企业转型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新机会,应把握新机遇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加速企业脱困的步伐。

数字经济促传统行业转型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就发展数字经济展开热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的关键。随着经济活动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凸现,已经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新生产要素。他建议,加速政府数据、产业链上下游层面社会数据、跨行业层面社会数据、面向科研创新数据流通应用。

“数字技术对汽车产业冲击可能是最大的,而且是颠覆性的。”全国政协委员、一汽集团总经理奚国华认为,当前汽车数字化有软件定义汽车、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制造上互联协作、数字化营销、智能交通等趋势,未来数字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他表示,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整合汽车行业,加大研发投入,要促进跨行业合作,培养数字化人才,考核方式需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机遇,眼下正是推动制造业实现“产业跃迁”的最佳时机。他说,在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浪潮之中,中国在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在一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受疫情倒逼,全球化不确定性增强,中国制造业必须加快产业跃迁,加速智能制造转型,推动技术创新,建立自主品牌,尽早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增强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全国政协常委、哈电集团董事长斯泽夫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5G、工业互联网将为智能制造提供多样化和高质量的保障,电力设备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将更为全面和深入,成为我国发电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支撑。随着国家密集政策加码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电力设备行业将迎来重大调整,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制造将迎来新发展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主席崔玉英建议,对传统的“铁公基”,如道路、桥梁、水利、能源等设施进行数字化升级,以基础设施数字化促进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并着力推广转型成功的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物理空间的信息化模型,利用“大场景的GIS数据+小场景的BIM数据+物联网”的有机结合将传统基建进行信息数字化;引导企业从产业链、价值链入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在网络空间里进行经营管理、价值创造。

线上教育下沉求发展

因为疫情,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在线服务在疫情期间呈爆发式增长,以线上教育为例,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表明,据有关机构预测,2020-2025年中国线上教育的销售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3.35%,至2025年实现684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与此同时,由于线下教育体量较大,2020-2025年中国线下教育的销售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将以7.18%的速度稳步增长,至2025年实现1147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显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线上教育的渗透率逐步上升,据调查显示,2019年有31%的家长选择线上教育,而在2017年仅有14%。其中三四线城市由于线下教育资源的天然稀缺,而线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其线下资源的短缺,未来三四线城市将成为线上教育的发展动力源。

与此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也在积极求新求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与 “线上”发生“亲密接触”。5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和互联网相关的新业态、新模式持续逆势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6%,比上月加快2.7个百分点。

在B2B交易中,今年的广交会即将成为一个传统行业集体开启“云展示”和“云营销”的大舞台。作为中国目前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原定于今年4月中旬举行的“广交会”推迟到了6月中旬,届时腾讯将为大会参展商提供直播、洽谈等线上服务,通过网络平台将企业与采购商联系起来,这也将成为会展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表示,疫情改变了消费理念、购买方式与市场形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线下实体市场转向线上虚拟市场,线上销售发展显著加快;同时,互联网与生产运营管理的融合进一步深化,在更多场景找到了互联网应用的机会与空间。

他认为,在疫情后期恢复阶段,企业一方面应做好市场研究,全面分析疫情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包括企业生产运营与产品销售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准确把握消费需求端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主动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探索在商业模式、管理方式、工作场景等方面进行供给端的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社交电商“异军突起”

今年以来,拼购、网红直播、推客等方式受到市场热捧,成为加速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

“社交电商兴起的背后,是市场对私域流量的重新审视,苏宁也在关注、发展社交电商。”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易购董事长张近东表示,苏宁易购在2019年就开始尝试打出“场景+社群”组合拳,今年疫情期间,苏宁零售云又率先推出门店“在线化”策略,依托于线上直播、线上微店、社群及云店员等工具,保障门店正常“开业”,很大程度化解了线下闭店的冲击。

以服装产业为例,虽然近年来基础制造业出现了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的态势,但我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服装出口国。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聚集了大量外贸型服装制造企业,由于海外订单被大量取消,这些企业在疫情中受到较大冲击。面对挑战,很多服装企业开始利用“直播带货”等方式有效处理过剩库存。在各大直播平台上活跃的“网红”和“主播”群体亮相各大主流媒体平台,为传统产业扩宽销售渠道发挥了积极作用。

Analysys易观研究表明,疫情前,直播+市场偏向以面向C端的娱乐属性居多,受疫情影响大众改变对于直播的认识,从娱乐导向偏转到对商务和教育的认可。与此同时,疫情助推B端直播+行业火爆发展,企业转战直播、停课不停学成为“燃点”,例如疫情助推非接触商业联结加速,当延迟复工、在家办公、学校停课和自行隔离等现实情况摆在企业面前时,组织员工进行非接触的商业活动成为企业自救的核心,而直播作为最有效且性价比较高的组织手段成为多数企业的首选,通过直播手段联结员工、客户、供应链上下游,恢复生产促进非接触商业的发展。预计2020年直播+市场规模将达到285.1亿元,用户规模达6.78亿人。

对于我国直播+产业未来的发展,Analysys易观分析指出,一是5G、AI和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将带动直播+市场质的飞跃。如5G商用落地对企业直播市场是巨大机遇,同时,直播智能化助益场景的细化和丰富。二是新兴直播营销方式焕发新电商活力,驱动内化增长。除微博和微信这种大热的新兴营销方式外,疫情的发展推动了移动直播平台迅速成为企业立体生动的营销新阵地,也成为新电商平台展开流量变现的新尝试。三是直播本质的工具属性可以和一切相连,直播+一切正快速赶来。

编辑:史言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