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资金、技术因素制约工业互联网应用大范围推广

新华财经长春6月1日电(记者王晓林)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在帮助企业疫情期间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处于“孤岛”的零散中小企业有机会进入工业“生态圈”,提升现代化生产水平。但应用工业互联网所进行的技术改造成本较高,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的中小企业来说,短期内难获回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大范围推广。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北伟认为,工业互联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疫情期间由于人员流动、物流运输不畅,给产业链供应链协作造成的障碍,使企业各生产要素之间联系起来。

“尤其对处于‘孤岛’、个体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更需要通过工业互联网畅通与核心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联系,进入工业‘生态圈’。”李北伟说。

吉林省工信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中小工业企业疫情期间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订单与资金,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融入社会化生产体系中,以获得潜在的订单与贷款,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目前吉林省与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商签约和即将签约的企业每天都在增加。

但成本高企往往让广大中小企业对应用工业互联网“望而却步”。吉林省长春市某光电设备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曾考虑通过工业互联网进行智能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但资金、技术实力有限,无法定制开发“云”平台,希望有关部门牵头为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开发公共平台,实现共建共享。

据了解,企业如果应用工业互联网,那么工厂内部网络必须能够使生产装备、信息采集设备、生产管理系统等生产要素互联,工厂外部网络必须由高性能专线、专网构成,使企业、平台、用户、智能产品等广泛互联,实现数据和信息在各要素和系统间无缝传递。受资金、技术条件限制,这些对中小企业来说实现难度较大。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国东表示,疫情期间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问题相对紧迫,进行工业互联网方面的技术改造成本较高,企业会非常谨慎。此外,应用工业互联网短期内不会产生丰厚回报,导致中小企业积极性不高。

此外,一些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功效认识不足也限制其推广应用。记者从吉林省工信厅了解到,中小企业往往认为工业互联网“看不清、摸不着、叫得响、热得慢”,不清楚、摸不准传统生产方式在万物互联时代的不足。

“与自带互联网基因的新兴产业相比,工业互联网在传统产业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推广尤其需要一个过程。政府应细化关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引导和鼓励政策,将其应用与企业面临的困难充分衔接,让中小企业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助益。”肖国东说。

编辑:胡辰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