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多形式拓展消费者化妆品安全知识

为构筑和谐的化妆品市场消费环境,保障广大消费者用妆安全,贵阳市市场监管系统按照国家药监局、贵州省药监局、贵州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统一部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依托视频直播、网络培训、监督检查、设点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传活动,增强了消费者用妆常识,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引导化妆品行业加强自律、规范发展,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形成企业守规、行业自律、百姓放心、消费舒心的市场环境。

创新互动答疑引导理性安全消费

5月25日是一年一度的“5·25爱肤日”,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4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省级哨点医院科普展现场,市民群众与皮肤专家、皮肤主治医生进行了现场互动答疑。

“疫情期间,如果因戴口罩引起皮炎怎么办?”市民询问。“尽量不要用激素治疗,皮肤外用激素可能会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引起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甚至导致继发性痤疮、毛囊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柳依介绍。

针对日常如何防止“口罩脸”的问题。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王海洪给出建议,如果本身是敏感肌肤,戴口罩会增加发病的概率,可随时带一些冷喷敷料,或者戴口罩之前遵医嘱在局部皮肤用一些药膏,来降低口罩脸发病概率。

医院已成为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的重要来源。据贵阳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化妆品进入市场以后,不良反应检测是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贵阳已逐步形成科学、系统、完善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网络,通过不良反应监测,对化妆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可以发现一些化妆品存在的问题,2019年全年共收集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411份,为监管部门科学履行化妆品监管职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当天,4家医院针对前往医院的市民群众发放《安全用妆 从了解化妆品开始》《科学护肤 守护肌肤健康》《要想皮肤好 防晒不可少》《科学养护 拥有健康秀发》等化妆品安全使用相关资料800余本。

拓宽宣传渠道提升知识传播效能

“美白类化妆品产品包装出现‘3天见效’等说法,应提高警惕,防止上当。”5月25日,市市场监管局、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组织收看了国家不良反应中心主办的主题为“美白类化妆品安全使用”直播,专家在线为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美容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广大消费者答疑解惑。

宣传周期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通过悬挂宣传横幅、设置宣传栏、提供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市民群众普及化妆品基本常识、安全用妆及假劣化妆品鉴别、化妆品不良反应知识,并深入到各生产、经营、销售企业及哨点医院进行宣传,组织监管人员及生产经营企业相关人员参加网络培训及知识竞赛,扩大化妆品选用及购买知晓率,引导群众理性消费、安全购买、合理选择和科学使用化妆品。

截至目前,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借助主流媒体线上新闻、纸质报道等宣传平台,发布新闻20余篇,阅读量突破80万人次,线下发放宣传资料共24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300余人次。

开展“三进”活动  多渠道延伸宣传“触角”

5月27日,在化妆品生产企业贵州普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贵阳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一边了解该公司生产严格安全生产情况,一边全面对相关情况进行核查。完成检查后,贵阳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重点围绕化妆品安全知识、化妆品不良反应常识现场宣传,并向企业宣传化妆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引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行业自律,规范生产化妆品。5月28日,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到市内化妆品经营企业和药店、化妆品专营店,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宣传了如何针对不同肤质选用化妆品,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据了解,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深入开展化妆品宣传“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在医院大厅设置滚动播放化妆品知识宣传片和化妆品公益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在社区设置“安全用妆 伴您同行”等横幅,现场发放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手册和化妆品安全知识手册;在企业宣传化妆品生产规范流程,并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大力普及化妆品安全知识,宣传正确选购、储存、使用化妆品知识、化妆品常见的不良反应知识,引导消费者树立学理性护肤理念,进一步提升全市化妆品安全管理水平,营造健康消费化妆品的良好社会氛围。(徐洪舒)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曹梓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