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探索知识产权提振产业发展新路径

福建省知识产权局近日制定并组织推动了《实施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知识产权促发展工作方案》,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促农业特色产业和企业增产增效行动”“知识产权促制造业优势产业和企业增产增效行动”和“知识产权促服务业重点产业和企业增产增效行动”等3项重点任务,支持知识产权优势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助推激活地方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赋能乡村振兴 助力地理标志产业发展

福建省知识产权局把培育地理标志商标、集体商标作为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地标作用,根据福建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现状,推动出台提升福建地理标志运用和保护水平政策措施。

此外,福建省知识产权局还着力加大地理标志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持续开展“优秀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推广示范”活动,推荐如“福鼎白茶”“安溪铁观音”等商标规范使用、产品质量稳定、品牌知名度高、富民及带动效应明显的优秀地理标志商标,有效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

截至2020年5月,福建省累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4件;有效地理标志注册商标514件;地理标志驰名商标27件。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覆盖宁德市水产、茶叶、食用菌等重点农业领域,惠及人口近300万,占全市总人口89%,全市农民收入53%来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形成了运用地理标志商标助推乡村振兴的“宁德经验”。

锚定高质量发展 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群

福建省知识产权局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晰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培育形成引领福建高质量发展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群。

一方面,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培育高价值专利,开展重大核心专利布局,提升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截至目前,福建已有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223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47家。

另一方面,加强对福建省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调研指导,提升创新资源和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建设厦门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建设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和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汇聚国内国际优质专利信息数据,为创新主体提供高质量知识产权信息、对接知识产权项目资源、匹配政策和融资渠道等公共服务。推动泉州市开展“转型升级”“风险防御”“创新引领”等3类型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培育对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明显支撑保障作用的高价值专利组合。

创新引领 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生态圈

福建省知识产权局积极打造集知识产权交易、科技成果评估与转化、技术服务对接、项目孵化与投融资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知识产权产业化科创服务平台,努力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与创新发展生态圈。

第一,推动构建新型知识产权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知创中国”“知创福建”线上线下双平台与各类创新服务平台对接。已对福建省16个重点产业领域的153家龙头企业实施专利导航,3000多人纳入知识产权专员库管理,近600位知识产权智库专家提供公益服务。

第二,助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福建省知识产权运营保护服务。支持成立福建(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保护中心,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两家锂电新能源产业巨头作为保护服务核心,围绕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及其应用产业(企业),开展快速协同保护服务。支持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成立“福建省高分子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支持泉州迈特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中钧两用技术知识产权创新研究院”。

第三,促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断提升,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福建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福建省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日前,福建省首家国家级协同保护中心“中国(泉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成立,着重面向智能制造产业和半导体产业,提供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性服务。

第四,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深度融合,实现资本助力成果转化。厦门出台《厦门市知识产权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质押融资支持范围从单一专利权质押扩大至专利、商标权质押,建立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代偿资金额度。泉州市探索构建知识产权运营金融支撑体系,谋划设立2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知识产权领域投资,为泉州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资本的双重嫁接。据统计,2020年1-4月,福建省专利质押融资金额73579.4万元。


编辑:董婷婷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董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