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南京创新周: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着力构筑新材料企业集群生态圈”

依托清华系平台科研成果,填补国内高分子材料产业空白,形成新材料领域产业集群……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这家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应用技术中心研究团队、江北新区新材料科技园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以突破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为重点,集聚高分子材料领域顶尖人才,开展产业技术应用研究和集成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立足新区产业基础促进工艺研究和技术落地转化

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为加快从“六朝古都”向“创新名城”转变、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2017年,南京市启动“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即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31个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两落地一融合”工程第一批项目实现签约落地,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便是其中之一。

“清研新材料研究院将自身业务全面融入‘两落地一融合’工作部署,研究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促进新技术的转移转化,引进和集聚更多的技术、人才与成果,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为南京市及江北新区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游石基说。

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是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支持和指导下建设的新材料研发、中试、产业化平台,主要针对高分子材料和高性能半导体材料进行生产工艺的开发。成立2年多来,研究院结合江北新区新材料科技园产业基础,育强自身科研实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盈利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材料科技及产品体系。

“开展产业技术应用研究和集成创新、填补国内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空白,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与新材料科技园在同一个方向上发力。”游石基说。

2019年8月,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与南京江北新区新材料科技园签订“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产业化建设项目”合作协议。研究院将在新材料科技园建设实验室及中试基地,进一步推进科技园的产业化建设,促进特种工程塑料的工艺研究和技术落地转化。

“新材料科技园是江北新区‘4+2’产业体系中新材料的发展主阵地,具备良好的材料产业基础和沉厚的化工积淀。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将与科技园一道,加强对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分离膜等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科研攻关,带动国内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产业化以及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升级。”游石基说。

技术攻关自我突破填补国内高分子材料产业缺口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看似专业的学术名词,实际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智能手机摄像头镜片,到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薄膜,再到汽车轻量化设计外壳,都离不开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技术创新。目前,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多集中在美、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高性能高分子产业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不少国内企业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以突破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科技领域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为重点,着重开展产业技术应用研究和集成创新,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用新技术、新工艺带动国内特种工程塑料和高性能膜材料的产业化以及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升级,填补国内缺口或者替代进口产品。

LCP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特种工程塑料,在升温过程中可表现为液晶态,在熔融状下通过注射等热加工方式可以形成各种制品,主要应用于电子电器、航天航空、医疗机械等领域。LCP还是5G时代的材料“新宠”,比聚酰亚胺材料更加适用于高频高速场景,其优良的柔性能符合电子产品中的小型化设计。目前,全球LCP材料产能约7.6万吨/年,全部集中在日本、美国和中国。日美企业作为LCP材料的主要供应商,约占全球产能的70%,国内企业正在加速追赶中。

近年来,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及其孵化企业在以LCP为代表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生产上重点发力,已形成包括液晶高分子纯树脂、膜级液晶高分子纯树脂和液晶高分子改性料在内的产品系列,产品在性能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同时,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不断丰富自身产品体系,将推出更多高温特种工程塑料产品。研究院所合成的高分子液晶聚酯在性能与国际产品相媲美,个别性能指标超过了相同耐热级别的国际产品,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研究院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分子液晶聚酯工艺成套技术,可进一步形成产业链,改变我国高分子液晶聚酯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格局。

平台输血自我造血打造材料领域产业生态圈

新型研发机构与传统研发机构的重要区别在于其体制机制比较灵活,一方面是体制上的“四不像”,一方面也是促成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红娘”。近年来,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通过依托高校科研平台筑牢产业根基,依靠自主研发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引进外部优质项目丰富产品体系,在材料领域实现“老母鸡孵小鸡”式企业集聚发展。

依托清华系研究平台,集聚清华校友人才队伍,这使得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在建设初期便具备一个“高起点”。在对科研项目做市场化成果转化上,研究院能够优先挑选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应用技术中心的优质项目,在综合考量南京及长三角市场环境及上下游产业环境的情况下,优先转化应用技术中心的技术。

吸收已经成熟的实验室科研项目,并面向市场进行二次开发,使企业研发周期得到大幅缩短、投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近年来,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引进了高性能液晶聚酯和高性能聚砜等多个中试项目。

除了在清华系研究平台上做技术转化,研究院还在自主研发和引进优质项目两方面不断发力。目前,清研正在推进硅烷改性聚醚胶(MS胶)的开发、聚酰亚胺材料及薄膜的制备等多个自主研发项目。研究院还引进台湾交通大学丁清华博士团队及项目,开展光学功能膜、电子材料、胶黏剂等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目前项目已孵化为南京聚清新材料有限公司,并进入小规模销售阶段。

通过“依托平台+自主研发+引进项目”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研究院充分集聚人才、技术要素,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进程,形成新材料类孵化企业集群发展。

目前,研究院已成功孵化企业8家。其中,南京清研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由研究院“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项目”单独孵化,研究院占有该公司的绝对控股权。对于南京聚清新材料有限公司、南京清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等引进的企业项目,清研平台只参股不控股,保证引进团队在孵化企业的控股地位,充分调动引进团队的科研能动性。

“清研作为这些企业的‘大管家’,提供包括工商注册、住所租赁、银行开户、财务管理等非技术性服务,让企业落地发展没有后顾之忧。”游石基说。

当前,国内5G“新基建”进入加速期,以液晶高分子为代表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被持续热捧。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在不断扩张孵化企业集群版图的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在背后持续做支撑。“我们为每一家孵化企业投入部分启动资金,同时还设置了天使基金。在后续工作中,我们希望江北新区能在资金上给我们更多支持。”游石基说。

下一步,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将继续深耕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膜分离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改善国内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多依赖国外进口的格局。同时,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将扮演好项目孵化“老母鸡”的角色,不断吸收优质项目,并转化为专精高分子材料细分领域的企业,逐步在江北新区形成材料领域产业生态,建设集小试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为一体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产业链平台。(沈杨子 张凯畅)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