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下半年央行操作或更偏保守 三方面推动货币政策走向边际偏松

新华财经北京7月24日电(翟卓 郝菁)近日有消息称,有政策人士向路透表示,中国央行将暂停放缓货币政策,以免下药过猛造成债务激增以及地产市场泡沫风险等副作用,但将维持金融条件宽松以支撑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复苏。

虽然到目前为止央行尚未对此做出任何回应,该说法的真实性也仍待验证,但在7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即将召开的重要时点,仍引发了市场对于我国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势的热烈讨论。

业内人士指出,从平衡资金面、经济基本面以及防范金融套利等多因素来看,下半年央行操作或大概率更偏保守,注重以稳为主并倾向边际偏松。货币政策也将正式退出“应急模式”下的主攻状态,逐渐转为辅助打野。

具体来看,“边际略松”又可以进一步一拆为三,细分为“退出超宽松”+“边际宽松”+“难以收紧”。

经济企稳回升推动货币政策“退出超宽松”

在货币政策“退出超宽松”方面,市场已基本达一致观点。受疫情冲击影响,央行上半年集中了释放大量流动性以稳定经济。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经济开始企稳回暖,从4月中旬央行暂停流动性投放、引导资金利率迅速回升之后,货币政策就已基本结束了非常规宽松而回归常态。

与此同时,无论是从打击资金空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目的出发,还是从保持货币政策常态化、为日后留足操作空间的角度看,在不出现较大地缘冲突问题的前提下,未来货币政策已基本不会向再此前一样大幅放松。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上述“政策人士”提到的防范债务激增以及地产市场泡沫风险。

降成本仍需货币“边际宽松”给予支撑

其次,在“边际宽松”方面,经济向好趋势尚未稳固以及降成本基调仍需延续是支撑这一方面的最主要论点。

从经济形势角度看,江海证券屈庆指出,宏观经济走势依然是决定货币政策后期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目前而言,二季度经济数据的反弹究竟是前期补偿需求的释放,还是疫情本身就对经济影响不大,我们更倾向前者。”那么一旦补偿需求释放放缓,经济也可能再度回落,那么后期货币政策就可能再度放松。

而从降成本角度看,考虑到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内外环境,从夯实国内大循环的角度来说,利率应该还是有维持相对较低水平的诉求。

在政府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中也提到,“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更加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

天风证券孙彬彬表示,目前LPR报价已连续三个月没有调整,如果说往后都是维持的话,“减租降息”如何实现?加之金融机构向实体让利的1.5万亿元中,利息让利主要体现在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这样算下来,货币政策还是保留了较大运用的可能性。

政府债券供给压力致政策“难以收紧”

在“难以收紧”方面,资金面的潜在波动以及政府债券的供给压力都是抑制货币政策彻底转向收紧的直接原因。

一方面,从资金面角度看,7月以来市场利率有所上行,一度引发货币政策是否转向的热烈讨论,虽然央行投放逆回购后利率出现一定回落,但同业存单利率的走高以及23日年内首次开展的国库现金定存利率上升都在一定程度反映出银行负债端压力较大。

中金证券陈建恒表示,近期银行负债端利率上行反映了银行负债端面临一定压力,在财政项目投放之前可能需要更多的OMO投放或国库现金定存投放来缓解资金面的紧张。未来稳定银行同业负债利率仍需要央行投放长期资金来稳定市场对资金的预期,如果仍持续滚动逆回购资金,则资金的不稳定性依然较大。由此可见,若资金面直接转向收紧并不利于流动性稳定。

另一方面,从政府债券供给角度看,中信证券明明指出,6月起特别国债发行落地,对地方政府债和国债都有一定挤出效应。尤其是7月份特别国债加速发行,国债和地方债均为其让路,使得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进度押后,8月、9月政府债券供给压力再起,随着当前资金利率回归利率走廊附近,后续货币政策料难收紧。


编辑:胡玉婷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胡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