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发布】资管新规“延期交卷” “时间换空间”缓解银行压力

新华财经上海8月3日电(记者王淑娟)7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称,考虑到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金融带来的冲击,资管新规过渡期由原定2020年底延长至2021年底。

受周末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利好推动,8月3日周一,沪深两市出现大幅反弹。实际上,市场对于“过渡期延长”早有讨论和预期。分析认为,此次出台的政策鼓励通过创新的方式处置存量资产,在借助“时间换空间”方式解决存量非标的问题的情况下,给出了充分的时间窗口来化解风险。

2018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通常称“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确保平稳过渡,过渡期至2020年底。

资管新规发布至今,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稳步推进。截至2020年7月初,已有34家银行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19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14家已经正式开业。

此外,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银行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约12.54万亿元,净值型产品余额占比为51.4%。超过50%的占比较新规前的15%已经大幅提高,不过在过渡期只剩半年的时间内要完成全部转型工作,仍存在不少的难度。而且,今年暴发的疫情也拖慢了存量资产的处置进度。

在此背景下,理财新规过渡期延长的呼声很大。部分银行表外非标资产存量久期较长,压降存在一定困难,资管新规延期是综合考虑银行执行和非标底层资产具体情况的结果。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杨荣表示,此前在资金池的业务模式下,没有期限匹配的要求,存量的部分非标资产期限一般都较长,短则2-3年,长则5-6年。之前过渡期只有3年,存量的非标资产在无法自然到期的情况下就需要寻找处置的方式,而过渡期延期1年,准许自然到期的非标资产在增加,而需要处置的非标资产在减少,而且对于需要处置的非标资产也有较长的时间窗口来寻找合适处置方式。非标资产妥善处置,不会带来资金链的断裂,也不会导致带来额外的处置成本,政策层面在持续践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东北证券分析师王凤华认为,适当延长过渡期,能够缓解疫情对资管业务的冲击,有利于缓解金融机构的整改压力。“过渡期适当延长+个案处理”的政策安排,既能保证过渡期内存量资产的有序处置,又给予了一定灵活性。

资管新规延期1年,可以使得部分非标资产自然到期,同时监管也鼓励采取新产品承接、市场化转让、合同变更、回表等方式来处置存量资产,并且说明回表过程中可适当提高监管容忍度。而对于2021年底仍然无法完成整改的金融机构,在列明方案后能个案处理,从而有效缓释风险。

浙商证券分析师邱冠华认为,银行业资管业务转型仍面临压力,其中股份行和城商行压力相对较大。监管同时提出激励机制,转型进度高的银行有望边际受益。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事尘埃落定,银行有了“喘息”的空间,但银行净值化转型的难度仍存。正如央行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周学东7月初指出,无论资管新规延长几年,对金融机构来说,关键是必须要转型,再回到过去大搞表外业务、以钱炒钱、制造金融乱象不可能。


编辑:张无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