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发展破题:肩负“高”、“新”时代使命

高新.jpg

新华财经北京8月25日电(彭桦 曹梓骞)“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近日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掷地有声、简单明了地指出,这就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最大的亮点,是国家对高新区在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和新定位。

这是中央对高新区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保持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解。而眼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受新冠肺炎冲击,国内外企业面临重重挑战,高新区能否在新时代肩负起国家赋予的全新使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面对疑虑,国家高新区以实际行动亮出了最自信的回答:

今年5月份,实现营业收入3.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工业增产值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新增注册企业4.3万家,同比增长26.5%!

主要指标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经济走出V型反弹!

“火炬”点燃发展引擎,新时代担当全新使命。

作为国家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区利用“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的优势,成功探索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在疫情中积极化危机为转机,经济恢复势头强劲。

高新区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展现出非凡的韧性,诠释了《意见》“高”与“新”的发展指导精神。肩负时代使命,“点燃”发展引擎,一鼓作气、迎难而上,相信未来高新区一定能够不辱使命,再创辉煌!

创新高地:创新优势驱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路径,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意见》摘选

徐南平在吹风会上曾形象地指出,“创新驱动做得好不好看哪里?就看国家高新区。学习谁?就学习国家高新区。”

蛟龙、天宫、北斗、天眼、墨子和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研发有高新区企业的身影!

首台国产一体化PET-MR医疗设备是他们的成果,并且一举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他们研发的首个国产心脏起搏器、首个国产血流导向装置相继获准上市!

细胞治疗、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直以来国家高新区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聚焦建设国家科学中心战略任务,聚焦建设科创中心主阵地和主战场。目前创新创业要素密集、产业集群发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态势逐渐成形。

凭借科技创新能力,高新区在疫情冲击下表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以上海张江高新区为例,2020年一季度仅高新区核心科技创新策源地张江科学城工业总产值就达662亿元,同比增长22.6%;固定资产投资66.8亿元,同比增长29.4%;实到外资8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君实生物、中芯国际以及三生国健等高新区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市值攀升至百亿甚至千亿元。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刘会武接受采访时表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就是高新区长期、持续的创新积累。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的比例超过40%,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3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的比例超过30%以上,并且早在8年以前,高新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工业经济增长速度。

产业高地: “硬科技”产业链彰显韧性

“发挥主导产业战略引领作用,带动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生态。支持以领军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关键产品、创新链关键技术为核心,推动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集成大中小企业、研发和服务机构等,加强资源高效配置,培育若干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意见》摘选

内衣企业转做口罩,酒类企业生产酒精消毒产品,疫情期间不少企业在疫情冲击之下,被迫转换主业以求渡过难关。而在高新区有这样一批企业转产增产后不仅渡过了难关,还实现了绝地反超。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以大华股份为首的一批安防企业在疫情期间迅速跨行业及时组织研发攻关,并将成果变现,及时转产或增产防疫有关智能设备,产值大幅增长。例如大立科技自主研发的红外芯片打破国外高端技术垄断。上半年该公司实现产值6.6亿元,同比增长178%。

短短时间内企业成功转产增产并逆势增长,与高新区长久以来致力于数字经济强链、延链、补链的强力措施密不可分。宇视科技公司研发总载王玉波表示,疫情期间核心器件国产化助力公司建立全产业链长线竞争力和海量供应力。

高新区在数字经济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谋划布局,集聚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产业链基础扎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动能,高新区以发展贴切的解读了《意见》内涵精神。

新冠疫情冲击的困难时刻高新区经受住了考验,展示出高质量的发展韧性。以杭州高新区(滨江)为例,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达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20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近八成。

人才高地:“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双创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普遍轻固定资产、重人力资本。金融机构要研究将人力资本作为授信额度担保的重要依据,解决全国更多这样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李克强总理今年考察烟台高新区“蓝色智谷”时提出要求

人才有价的理念为人才、产业、资本在高新区融合打开了全新空间。以烟台高新区为例,高层次人才贷款融资渠道畅通,有效的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

《意见》指出,支持国家高新区面向全球招才引智。支持园区内骨干企业等与高等学校共建共管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高端人才。在高新区人才就是人“财”理念深入人心。高新区各出高招,在疫情期间搭建了线上人才项目对接活动平台。例如烟台高新区举办“魅力烟台·智汇高新”高层次人才云对接洽谈活动,以“云直播”形式搭建起沟通桥梁,邀请多位专家进行线上路演。

如今在烟台高新区“蓝色智谷”45万平方米的空间里容纳了腾讯云双创基地、中日韩文创产业孵化基地等一批高端载体,累计引进孵化科技型企业100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8家。张江高新区拥有全上海市80%以上的高端人才,其中海归、留学生、外籍专家近5万人。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创业人才的摇篮、创新企业的“梦工厂”。

对于未来人才发展战略,刘会武建议,下一步高新区要提升创新发展的标准,不仅强调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而且还要通过机制创新、文化创新和改革创新等手段,持续优化能够培养出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的机制、环境和土壤。

他指出,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动荡,但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高新区人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一定会实现《意见》确定发展目标,建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