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发布】新规督促险企提升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新华财经北京9月10日电(记者张斯文 王虎云)近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行为,提升相关服务质量和水平。

专家认为,健康保险与健康服务业具有深度融合的基础。通知设立相关的标准和门槛,完善监管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是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稳健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探索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提升健康保险专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健康管理也成为健康保险增长的新动能。多家保险公司从传统的保险业务延伸到医养服务领域,从疾病发生后的被动理赔转向主动健康管理。

平安健康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健康管理作为大健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是健康险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平安提早布局了“科技+主动健康管理”,依托APP搭建互联网医疗生态,形成健康保险加医疗服务加健康管理的生态圈。

该负责人认为,客户的需求一定会从事后理赔扩展至事前预防,将“治未病”“病后康复”的理念赋予到产品上,将会成为健康险的发展趋势。但这对公司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长期投入和经验积累。

泰康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保险是起点,可支付医疗费用,解决“看病贵”问题;而健康服务才是终点,解决“看病难”问题。比如,泰康人寿推出重大疾病就医协助服务,帮助客户找对医院、找准专家,打通就医、康复全流程。

分析人士认为,健康管理服务在保险经营中的价值日益凸显。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健康管理能有效降低投保者的健康风险,降低医疗开支,降低赔付风险。此外,通过“产品+服务”的模式,保险产品差异化竞争力也得到提升。

“健康保险与健康服务业的结合可以促进负债端保险业务与资产端投资业务的融合。”朱俊生说,一方面,健康服务业投资规模大、盈利周期长,需要长期资本的投入。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的属性,与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可以成为健康服务业重要的资本来源。

另一方面,保险资金投资健康产业能够缓解保险资金错配压力,规避经济周期性风险,弱化因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影响,提升保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不过,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保险行业开展的健康管理业务总体上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存在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内容繁杂、服务边界不清的问题,甚至异化为获客工具和手段。

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客观性及符合伦理学要求等基本原则,并强化健康管理服务的监督管理。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看来,目前健康管理的实践还有待规范,比如是不是真地通过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健康保险相结合,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发生率,更好地提供客户服务。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新规有助于为二者融合设立标准和门槛,有利于规范机构在这方面的实践。

朱俊生认为,健康保险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健康服务业机构加强合作。

首先,保险机构通过投资设立、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健康服务业形成更紧密的纽带,二者可以共享医疗数据,合作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健康保险产品更好地发挥保险机构的风险保障和风险管理功能。

其次,保险机构还为健康保险客户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发挥服务的竞争优势。

最后,保险公司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可以有效发挥作为支付人的战略购买功能,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督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促进医疗服务行为规范,降低赔付率,同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编辑:张无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