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通论》正式发布 总结植根于中国的财政经济个性实践

新华财经北京9月14日电(记者董道勇)《财政学通论》出版讯息发布会暨财政理论研讨会于13日在北京举行。多位财政领域人士表示,《财政学通论》在总结中国财政经济个性实践与特色经验基础上,结合多方面特定视角与相对独立领域考察优势,旨在为大众提供一本当代中国财政理论与实践的全科读物。

《财政学通论》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领衔撰写。贾康表示,《财政学通论》的写作意旨和追求主要包含四个主要方面:

第一,力求融合和参透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基本成果,打通经济学、财政学与其他相关学科(政治学、社会学等),形成财政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的合理逻辑框架。

第二,力求领悟和总结植根于中国的财政经济的个性实践与特色经验,打通财政学框架下古今中外的共性规律探讨之路,吸收他国理论与国际经验,使财政学体系通达诸多的经济体、诸多方面人类文明积极成果。

第三,力求逻辑清晰地把握财政学“公共资源配置”的主线,打通与之相关的多方面特定视角与相对独立领域的必要考察,形成公共资源与整体资源配置和社会生活全局的系统化认知格局。

第四,力求基于财政经济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各种实证材料,打通财政学理论与创新时代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行为,体现经济学和财政学“经世济民之学”和“国家治理之学”的应有品质。

《财政学通论》提出“公共资源配置”是财政学研究的核心命题,建议未来财税体制改革思路应遵循:在合理定位政府职能、实现其转变的前提下,配合政府层级的扁平化和“大部制”取向下的整合与精简化,建立中央、省、市县三层级的财政框架,合理划分三级事权和支出责任,改进转移支付制度,按“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的原则形成体制安排,配之以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与必要合理的地区间横向转移支付,建立内洽于市场济体制的“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促进“调结构,优功能”的税制改革;同时强化财税管理运行的绩效导向,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与长治久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表示,《财政学通论》的基本定位是财政学科的入门读物,主要面向从事财政学教学与研究的师生。一本好的财政学教材应当既有现代的财政理论,又能解释和引领当代中国财政实践,《财政学通论》包含这样的优点,能给作读者更大的信息量、更纵深的历史感、更宽广的前瞻思维。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