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云:青海旅游可突破传统定位 发展生态幸福旅游

新华财经西宁9月20日电(分析师王岩波)18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的“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蓝迪国际智库咨询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表示,青海省将旅游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青海旅游业可从突破传统经济定位、产业形态定位入手,发展生态幸福旅游的绿色经济。

第一,建议形成“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定位。青海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省份,可以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社会旅游目的地。社会旅游是未来有可能推出的一个重要领域,由国家、福利团体提供支持,面向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提升国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二,建议培育“生活性+生产性产业链。不仅是将食住行产业要素集合起来,还可以将旅游业扩展到旅游装备生产,从现在快速发展的房车、营地、自驾游业态,到未来科技旅游的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制造业发展空间。

第三,建议旅游市场从输入型向内升型结构转化。青海可加大力度培育城市的休闲游,包括电影院、博物馆等设施建设,同时提升乡村旅游、周边旅游质量,带动内部旅游消费,优化市民休闲范围,促进本地市场的发育,将旅游市场从输入型向内升市场转化。

第四,建议要形成“大众化+专项化+高端化,形成一个复合市场格局。目前,青海旅游业以观光游为主体,而未来整个旅游市场向品质化、休闲化发展,青海省要提前适应这样一个发展趋势。例如,青海来可以在自驾上做足文章,发展自驾游、露营地,房车旅游等新的业态。

同时,青海可以建设依托国际化的生态旅游组织,围绕生态旅游形成国际性的大会,提升青海省在生态旅游领域的国际认知度。

“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蓝迪国际智库咨询会”由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社提供智库支持,旨在集聚专家资源,为青海省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与作用,构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新格局建言献策。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