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算师眼中的车险改革

9月19日,随着车险综合改革正式上线,刘京(化名)终于松了一口气。作为一家中型产险公司的精算师,从7月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后,他的工作可以用“马不停蹄”来形容。近几年,车险市场上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在逐渐上升,小公司份额在逐渐缩小。从环境因素来考虑,产品的同质性,加上大公司的市场碾压,小公司的生存已经很艰难,这种情况在车险综合改革后会更加明显。然而,对刘京所在的这种中小型公司来说,改革的影响似乎才刚刚起步,接下来的日子里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与时间抢跑的一群人

刘京所负责的车险部门从9月1日起开始连续加班,以确保公司与中国银保信的系统联调测试工作,中国银保信是保险业数据基地和保险监管的平台。除与平台对接外,根据改革要求,公司内部的车险核心系统也相应有较大调整,主要包括交强险和商业险两个部分,其中,交强险理赔调整系数引入区域浮动因子、保额调整。商业险新增自主定价系数、获取新体系下的无赔款优待系数及相关信息、调整附加费用率、调整三者险保额、理赔定损环节增加信息收集项以及数据存储、定价系统的改造、承保规则的配置等。

车险竞争的精髓是定价能力的高低,只有在强大的定价能力的支撑下,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因此,在这场“大考”中,精算人员成为车险公司中努力地与时间抢跑的一个群体。刘京对《金融时报》记者说,为了让公司能够有所准备的迎接综改,精算部也早早启动相应工作:一是综改对公司车险业务经营的影响测算;二是商业车险产品的报备工作。

今年4月,银保监会财险部下发《示范型商业车险精算规定(征求意见稿)》,改革的内容已经初见端倪,提出了精算相关的工作要点;7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车险综合改革的要求和目标。结合监管提供的行业测算材料,为了落实本次综改“降价、增保、提质”的宗旨,在产品责任扩大的同时,商业车险的基准纯风险保费和附加费用率会同时大幅下降。

刘京介绍说,由于中小财险公司的业务结构及成本构成与行业水平存在差异,新车险产品对公司未来经营造成多大影响,需要精算部给出一个预期估计,为业务部门设计经营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W020200923281810007621

数据资料

9月上旬,伴随《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调整交强险责任限额和费率浮动系数的公告》《示范型商车险精算规定》《商车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商业车险示范条款(2020版)》等一系列官方文件的陆续出台,商业车险示范产品的备案工作也同步紧张有序开展。

“各地方银保监局对于自主定价系数和手续费率均有不同的监管标准,信息搜集及材料制作的难度加大,尤其对于机构数量多、业务规模小、精算人员少的公司,精算人员的人均工作量是大公司的好几倍。”用刘京的话说,“这次报备工作无疑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新车险客户的体验

此次车险综合改革以“降价、增保、提质”为目标,直指车险市场乱象。从近期各保险公司披露的最新数据看,包括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平安产险等多家财险公司已签出的客户新保单均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改革的优惠,降幅比例从17%到50%不等。

“这次改革根据实际风险状况重新测算了基准纯风险保费,不同客户的涨降费水平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来说,大多数客户的保费是实实在在的下降了。”某保险人士对记者表示,根据各家机构提供的保费降幅情况进行不完全测算后发现,同一车险产品在综合改革落地后,保费平均下降幅度在30%左右。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车险保费下降,北京车主孙女士的车险就出现了微涨。她提供给记者的一组数据显示,政策实施前,保险公司给出的报价为交强险保费779.73元,商业险保费3236.71元,保费合计4016.44元。政策实施后,在险种不变、保额不变的情况下交强险保费732.23元,商业险保费3353.15元,保费合计4085.38元,保费微涨了68.94元。分险种看,交强险保费比改革前减少了47.5元,但商业险保费上涨115.44元。

就此情况,刘京分析认为,根据政策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在自主定价系数上发挥定价差异,监管上下限是0.65-1.35,各地监管对自主系数均值下限有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建立费率回溯和产品纠偏机制,动态监测、分析费率精算假设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的偏离度,及时对商业车险费率进行调整,并重新向银保监会报备。“保险公司在测算保费时根据投保人标的给出不同的风险判定,进而给出的自主折扣系数不一样。具体孙女士的情况,现在的报价对应的自主折扣系数为0.854。具体执行中,针对不同的车主,自主系数肯定不一样,总体上监管层对保险公司自主折扣系数监管有均值要求。”

W020200923281810003726

数据资料

尽管保费出现了微涨,但相比于增加的服务和项目,比如机动车全车盗抢、玻璃单独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责任等险种均属于“打包赠送”。“与增加的保障相比,保费出现微涨可以接受。”孙女士说。

但车险保费同样出现微涨的李先生则向记者说:“尽管保障范围和项目增加了,对车主来说是好事,但有些项目我并不需要,这种‘打包赠送’反而有种‘捆绑销售’的感觉,体验感并不好。”看来,如何让消费者真正满意仍需要保险公司继续努力,让政策实实在在的叫好又叫座。

寻找突围之路的中小公司

我国车险市场的改革在近20年来从未停歇过。2001年,原中国保监会在广东启动了车险费改的第一次试点,将车险条款费率的制定和修改权限进一步下放到各保险公司。2003年,原中国保监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提出车险条款和费率由各保险公司自主开发和厘定。

W020200923281810002391

资料图片

2006年3月,市场的混乱,让监管层决心收回了车险费率的自主权,第一次车险费率市场化终结。直到2011年,央视曝光了车险经营中“高保低赔”“无责不赔”等霸王条款问题,新一轮商车险费改就这样被再度提上日程。

2015年4月,第二轮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启动,随后商车费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这也可称为第三轮改革。2015年监管层的思路是以车险行业基准纯风险保费为主要参考,赋予并逐步扩大保险公司自主定价权。

2017年6月,原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商业车险费率调整和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再度调整各地自主渠道系数以及自主核保系数,部分地区最低折扣率低至0.3375。2018年,陕西、广西、青海3地开展商业车险自主定价改革试点,险企的自主定价范围逐渐扩大,原保监会不再限制车险的最低价,险企完全根据自身经营情况来确定系数下限。

站在一个精算师的角度,刘京认为,车险改革历经数次,但前面的几次改革因为局限并没有触及深层次矛盾,车险市场上高定价、高手续费、粗放经营、无序竞争、数据失真的问题仍然存在。“这次车险综合改革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多管齐下,而大小不一的财险公司将面临一场市场的抉择,谁的实力强,服务好,能够创新,谁就能存活下来。”

“新产品上线后,车险市场及监管要求势必有一个动态调整的过渡期。”刘京说,赔付率的提升确实会一定程度上重组财险市场,促进车险的整合和结构优化,提高服务水平,进而改善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扭转中小公司困境主要看各公司的经营策略,是否可以找到差异化的车险模式。不能适应改革方向,没有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渠道的险企,是很难在市场存活。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精耕细作,开发出差异化特色化的创新产品,给车主带来不一样的价格和保障体验,是中小公司突破重围的必然选择。

“改革之车从天空中隆隆驶过,当强劲汹涌的时代洪流席卷而过,依据自然法则,最终留下来的才是王者。”说这句话的时候,刘京表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