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车险综合改革落地 加速行业分化长期利于头部企业

新华财经广州9月25日电(记者吕光一)近日车险综合改革正式实施,各家产险公司的车险新系统如期上线,各家险企首单也纷纷落地。

此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短期阶段性目标是“降价、增保、提质”。

降价主要体现在商业车险。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印发实施车险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商车险产品设定附加费用率的上限由35%下调为25%,预期赔付率由65%提高到75%,使车险产品费率与风险水平更加匹配。同时根据实际风险情况,重新测算了商车险行业纯风险保费。两方面的因素都使消费者需要支付的保费金额总体有所下降。

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会长石道坚表示,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到某台车支付的保费是增加还是减少,或者减少的程度有多大,则是各种因素总体影响的结果,比如车型、出险次数、以及保障程度的变化等。

增保在交强险、商业车险方面都有明显体现。交强险方面,总责任限额从12.2万元提高到20万元,其中死亡伤残险赔偿限额从1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商业车险方面,三责险责任限额从5万-500万元档次,提升到10万-1000万元档次,可以满足更加多样性的风险保障需求。增加机动车全车盗抢、玻璃单独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不计免赔率、无法找到第三方特约等保险责任。

“同时,在这次改革中,涉及交通事故的费率浮动系统进行了优化。商业险无赔款优待系数将考虑赔付记录的范围由前1年扩大到至少前3年,降低对偶然赔付消费者的费率上调幅度,奖优罚劣机制运用得更加合理,进而引导车主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减少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石道坚说。

车险长期以来都是财险领域第一大业务。2019年我国车险承保机动车达2.6亿辆,保费收入8189亿元,占财险保费的63%,为财产保险中第一大险种。

改革对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对客户的风险判断出现较大偏差,希望通过“大水漫灌”式的费用投入实现保费“大跃进”“弯道超车”,结果可能造成严重的经营亏损。

“改革后,中小公司面临的竞争可能更加激烈,有些竞争力不强的公司经营会更加困难。”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产险工作部主任苏锋说。

申万宏源研究证券分析师马鲲鹏认为,对于财险公司的影响,静态测算下车均保费将下降13.3%,行业赔付率或将明显上升,费用率高企的顽疾将得到遏制,综合成本率不可避免地有上升压力。

据测算,在车均保费下降10%下,当“降价增保”自然赔付增长5%,整体费用下降30%时,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9.2%。而在车均保费下降15%下,当“降价增保”下自然赔付增长5%,整体费用下降20%时,车险综合成本率为109.6%。

马鲲鹏认为,对费用率的限制加强,将倒逼盈利能力较差的中小型险企向专业化转型,同时也促进市场优胜劣汰,预计中长期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利好龙头。

平安证券分析师王维逸认为,龙头险企持续收益。产险需求刚性,周期性相对较弱,逆周期下,保费收入稳健。龙头险企具备规模效应,车险定价和理赔成本管控能力突出、服务一流、资本实力雄厚,渠道掌握力更强,有望在费改深化背景下持续实现超额承保盈利,行业保费和利润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按照险企偿付能力报告口径,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险、平安产险合计实现财产险公司68.3%的总净利润,其“总净利润/总保费”指标为5.4%,盈利能力明显高于同业。同时龙头公司在网点、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将在车险费率市场化过程中被放大。

“对于中小公司,改革将倒逼这些公司积极寻求转型,提升内功,努力走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坚持‘小而美’,而不是片面追求‘大而全’,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逐步壮大。”苏锋说。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