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未来银行”大步走来 无边界的开放银行如何规范发展

新华财经上海9月25日电(记者 王淑娟)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银行的实体网点数量增量在放缓,特别是在2018年以来,已经呈现负增长态势。2018年银行网点减少了100家,2019年减少600家,2020年疫情蔓延进一步压缩了实体网点的生存空间。截至9月中旬,今年银行网点已经减少了600家,达到了去年的总量。可见,银行网点的撤并压力凸显。新形势下,开放银行应运而生。

近些年,金融业积极利用科技优化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开放银行(API)作为转型升级的创新模式,成为国内外产业各方关注的热点话题。从网点模式到移动APP模式,再发展到现在的无边界API模式,“未来银行”在这个演进的过程中大步走来。在这个演进过程中,开放银行如何规范有序发展?外滩大会上,与会嘉宾给出了见解。

1.JPG

开放银行顺势而变

2018年7月,浦发银行在业内首家发布了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标志着国内关于开放银行的构想正式落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化时代,开放银行的建设也要顺势而变。25日在外滩大会上,浦发银行开放银行2.0版正式亮相。

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表示,纵观全球,开放银行的模式已经成为数字化领先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开放融合的思维已经被业内广泛认可,金融机构之间不仅要深度融合协作,还需要更广泛地与实体企业、科技公司等企业之间合作。通过开放创新融合发展,拓展生态创造价值,实现行业的共同繁荣。

当前开放银行也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提升获客能力、增强用户黏性的新途径。2019年央行出台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要借助API深化跨界合作,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认为,近年来商业银行转变发展理念,依托金融科技不断释放创新原动力,通过API技术将银行业务整合解构和模块分装,支持合作方以乐高拼接的方式在应用场景自行组合和创新,实现了与合作方的优势资源互补,打造开放共享融合供应的数字金融的新生态。

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实践,浦发银行还倡议发起成立了“开放金融联盟”。郑杨表示,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助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推动金融业的整体协同发展,共同实现三个升级。

一是开放愿景再升级,突破服务的边界,深度融入生活生产的场景,提升跨行业的开放能级,实现全用户全时域全服务全智联的生态发展,聚合各方的理念,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开放形态的再升级,聚合银行、保险、证券等伙伴,实现从单一银行个体进阶到多液态的金融联盟,通过连接的业务协同、科技创新相互赋能生态共建,引领业务金融和客户服务的模式创新,以联合银行、保险证券共同打造客户财富管理的全景服务,进而实现开放金融服务能力的跃升。

三是治理体系的再升级,通过开放金融联盟,持续深耕开放金融技术规范,数据隐私保护、合作安全管理等热点领域,共同落地全景银行的相关治理框架及机制,共同推动开放金融行为制约,蓬勃发展。

开放银行发展需警惕风险敞口

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开放银行也是技术的应用,技术的应用有两面性,在提升金融服务效能的同时,也使得风险的敞口更多,风险管控的链条更长,风险洼地的效益更加明显,风险的形式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

2.JPG

首先是在数据安全方面,API连接服务提供者、场景建设者、交易发起者等众多主体,数据泄露的风险点增多了,任何一方数据保护存在薄弱环节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恶意攻击者非法获取客户数据,近年来这种API的风险导致数据泄露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李伟指出,在网络攻击方面,链条长了,API接口具有共享的属性,通过API连接银行端和外部应用端,延伸了银行的外部网络,风险传导的路径变多,容易发起攻击,业务连续性被中断的情况发生,如果安全加固做不到位,恶意篡改、逆向调试都有可能出现。

业务风险方面,事前如果缺少健全的授权机制,资质不佳的外部合作方就有可能浑水摸鱼。“你给他开放,他就可能非法盗用银行的数据,增加了业务风险。事中如果外部的合作方,可能超范围使用你给他提供的接口,将接口二次打包给未经授权的第三方使用,给银行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事后如果没有开放银行的风控体系、健全的纠纷投诉等机制,一旦出现跨行业的纠纷,就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李伟说。

守正创新 确保金融持牌经营

开放银行有三个特征:开放的API、数据的共享、平台的合作,开放银行如何规范地发展?专家表示,要注意避免出现整个网络安全防守体系的短板效应,针对业务风险要加强身份认证、权限管理和应用授权等措施。从监管角度,要深入应用监管科技,强化开放银行数字监管。

李伟表示,开放银行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坚持合规原则,筑牢守正底线。“我们开放的是金融服务,不是金融资质,无论业务的形态、模式如何变化,初心诚然是将金融服务融入实体经济和百姓的生活,绝不能将金融的资质转包给合作方,必须确保金融的持牌经营,避免因开放而违反监管条例。”

此外,数据共享是开放银行发挥协同效应的重要基础,如何在数据保护和共享之间取得平衡,关键是要处理好数据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关系。商业银行要秉持最小够用、用而不存的原则,发挥数据要素的倍增作用,稳健地发展开放银行。

专家认为,开放银行要打破服务边界,加强金融服务能力的输出。例如,通过教育、医疗、交通、社保等领域的场景共建、数据共享,结合自身禀赋,通过API和SDK等方式将金融服务、产品、科技能力进行输出,打造服务场景化、业务扁平化、能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也就是说,金融服务不再是存在于银行自身的实体网点和电子渠道,而是真正实现哪有客户哪就有银行,哪有场景哪就有银行,做到银行的服务无处不在、无微不至。

开放银行是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 ,对传统的监管手段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强化监管科技研究与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建立监管规则库、监管智能化的数字平台,探索数字化新型监管范示,识别开放银行的边界,解构业务数据的纠缠,落实各项监管要求。

编辑:张无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