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把乡村振兴建构在强健的产业链上

在沾化冬枣核心产区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随着冬枣产业从“单一卖枣”升级到“全身变宝”,农民也从“果旺一季”喜迎“四季发财”。一颗小枣背后的产业链条日益茁壮,成为托举当地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

图为新技术应用集成大棚,合作社高标准大棚内部全部嫁接新品种“沾冬二号”,同时架设弥雾机、滴灌等

历经30余年的精心培育,沾化冬枣从56棵发展到50万亩,获评“中华名果”“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地标产品100强”。尽管声名赫赫,但持续产生较高收益却并非易事。

“冬枣产业链的价值尚待大力挖掘,要向冬枣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山东省滨州沾化下洼镇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郭桂永表示,下洼镇乃至沾化的乡村振兴要做好冬枣文章。

近年来,当地持续更新品种和种植模式,冬枣品质提升显著,去年“沾冬2号”每公斤价格不低于50元,且供不应求。卖枣固然收益可观,但如何让冬枣从“旺一季”变为“四季财”,也是当地持续努力的方向。

“四五月份采摘冬枣芽加工枣芽茶,六月份枣花盛开时原汁原味的枣花蜜又抢‘鲜’上市,冬枣还没到成熟季,口袋里已经有了可观的收入!”在沾化区下洼镇曹家庙村冬枣大棚里,枣农陈元洪难掩喜悦之情。

在山东齐鲁浩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冬枣休闲食品、冬枣饮品、酵素、果醋、啤酒等冬枣延伸产品让人耳目一新。“我们正在建设冬枣深加工智慧园区,占地103.5亩,建成后每年可处理冬枣1.6亿斤。”公司生产经理张强说。

“从原来的一产打天下,到如今‘接二连三’,沾化冬枣已形成集生产、销售、研发、储藏、物流、加工和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有力带动了群众实现全产业链增收。”下洼镇党委书记郭良询说。

尽管沾化冬枣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实现果业的现代化。基层组织功能发挥不够充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亟待破解。

下洼镇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大下洼村党支部领办的生源冬枣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和第一书记服务的10个村为基础,成立了下洼镇冬枣合作社联合社,以点带面辐射推动全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全面展开。

“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郭桂永认为,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充分利用其联结群众、发展产业的优势,建立起村集体与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有效助推当地村庄踏上脱贫致富“快车道”。

茁壮成长的冬枣产业,为驱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澎湃动力。统计显示,沾化冬枣产业年产值已连续九年突破30亿元,近年来稳定带动枣农人均冬枣年收入超过8000元,沾化成为“全国人均林果收入第一县(区)”。(任腾霄)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