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六保”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人民银行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商务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外汇局出台了《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准确把握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和发展方向、稳步推进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和创新、加强供应链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供应链金融政策支持体系、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严格对供应链金融的监管约束六个方面,对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提出了23条政策要求和措施。

同样在上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自贸区正式揭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揭牌。至此,我国自贸区数量已经达到21个。

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新设或者扩区将通过科技创新从源头上补链、强链,依靠产业链集成创新进一步稳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先进性、稳定性和竞争力,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何如此重要?

一方面,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保企业生产,企业生产保住了,居民就业就保住了,因此,产业链供应链必须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我国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年内实现首次转正,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积极的变化仍属于恢复性增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解读数据时特别指出,目前,工业生产还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不少行业和企业还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问题比较突出。下一阶段,要着力疏通产业链循环,着力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促进工业经济稳定恢复。

另一方面,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仅是被动应对,更是为未来发展赢得主动权。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商品、物资、人员流动等受到限制,进而提高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导致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因此,我国加大力度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有利于应对潜在风险挑战,为经济全面恢复赢得时间。

在这样的形势下,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尤为重要。

发展供应链金融,提效率、降成本是工作目标。《意见》这样定义供应链金融,从供应链产业链整体出发,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构建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以快速响应产业链上企业的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综合需求,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链各方价值。

定义明确指出,发展供应链金融,其目的就是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链各方价值。在疫情给产业链供应链造成较大冲击的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了供应链金融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的优势。

因此,金融机构应通过提升产业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融资结算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应收账款的标准化和透明度、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效率等手段,实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标,完成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任务。

从《意见》来看,发展供应链金融,防风险仍然是重中之重。不久前,北京银保监局发布的《关于规范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押品管理的通知》就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核验合同发票、监控回款账户等多种方式,验证应收账款的真实性,不得出现仅对付款通知书回执、债权转让通知书回执等进行形式审核的情形。可见,当前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隐患不容小觑。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核心企业应付账款的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加强金融科技运用,防范业务操作风险;严格交易真实性审核,警惕虚增、虚构应收账款、存货及重复抵押质押行为。与此同时,供应链金融各参与方应合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信息系统等的安全保障、运行监控与应急处置能力,切实防范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风险。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