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防金融诈骗 交行为您出招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人们的消费信心不断增强。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消费品市场实现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消费市场已进入“金九银十”消费旺季,持卡人用卡频率提升,额度需求较大,还款问题集中,这就需要提防诈骗分子借机钻空子。为此,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梳理了目前比较常见的信用卡诈骗手法,总结出应对要点,提醒持卡人安全用卡,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不随意点击链接下载来历不明的APP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APP的功能增多,聊天、购物、学习、直播……下载一个APP便可搞定,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APP处理各种事务,这也让诈骗分子看到了“商机”,浑水摸鱼,诱骗持卡人点击链接下载来历不明APP,借此植入木马病毒到持卡人通讯设备,木马病毒可以后台窃取相关登录信息及密码,并拦截动态验证码,在获取足够有效信息后,实施资金转移或盗刷。

例如近期随着学校开学,便有不法分子冒充学校,群发信息给家长,并以查看课堂视频、收取学习资料等为由,诱骗家长点击被植入病毒的链接。王先生某天收到一条带有学校名称的短信,以为是孩子的学习资料,也没多想便点击链接下载,随后发现自己的信用卡被盗刷。

此外,消费者还需小心高仿APP,诈骗分子通过相近名称、类似图标制作各种高仿“官方APP”,骗子不仅通过应用内的大量广告赚取广告费,甚至通过应用盗刷用户银行卡、办贷款,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等。

对此,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提醒,一方面点击链接前,要多方确认,不要随意下载来历不明的APP,最好通过可靠的应用商店下载经认证的官方APP;另一方面定期对手机进行杀毒,清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认定“官方”标识,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冒充“公检法”或使用“提额”“逾期冻结”等虚假由头,向消费者骗取个人金融信息进而实施信用卡诈骗的案例层出不穷。这类诈骗信息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利用消费者紧张心理,使其无暇及时分辨信息真伪,落入圈套。

张先生最近要贷款,突然收到一条短信,称其信用卡严重逾期已录入黑名单,张先生一看特别紧张,担心征信受影响会打乱自己的贷款计划,赶紧拨打短信中的电话,并按照要求提供了卡号和验证码,随后发现被骗。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表示,非银行官方短信不理会;短信中的电话不要直接回拨,如有疑问,应第一时间拨打信用卡背面的官方客服电话核实。

同时,消费者要注意通过正规渠道申请信用卡,切勿通过中介等非正规渠道“花钱办卡”,以防止信息泄露。李小姐到某办卡公司咨询后办理了一张信用卡,但过了个把月仍未收到卡。某天接到“银行”电话,对方表示申办卡片需要核实信息,并向李小姐索要了身份信息以及验证码,随后李小姐连续收到银行发来的信用卡激活短信和消费短信,才知道自己的信用卡已被盗刷。

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建议,消费者应通过正规途径或银行官网办理信用卡,同时可在官方渠道查询办理进度,以办理交通银行信用卡为例,消费者可通过“买单吧”APP 或交通银行信用卡官网,以及致电信用卡客服热线400-800-9888等多种渠道查询。

不要因小失大,忽视安全隐患

“流量为王”的时代,花钱购买真人账号,为网店或者博主刷关注、刷好评、刷点赞,使其获取更大的流量支持和商业利益,已成为一条灰色产业链。有些消费者因小利出让自己的账号,一不小心成为链中一环,本以为赚点小钱无大碍,却不知已沦为被割的“韭菜”。

社交账号蕴含人脉资源和个人信用,一旦被不法分子盗用或以此实施诈骗,后果不堪设想,一方面是利用社交账号绑定的信用卡直接盗刷,同时还可以伪装“熟人”诈骗联系人。日前,央视曝光了微信清粉的骗局,即通过以“清粉”为由骗取用户账号授权登录,不仅利用用户账号发送广告,甚至盗取账户信息注册第三方平台,实施盗刷。

同样,为了赚点外快,铤而走险“出租”自己的信用卡更不可为。刘先生某天看到“信用卡租借,月赚3000元”的广告,很是心动,便联系了广告主,对方承诺每月给3000元租用费,要求刘先生将卡片邮寄到指定地址,并告知密码等相关信息。刘先生按照要求操作后,前两个月收到了相应的租金,然而之后不仅没有了租金,反而接到了银行的催款电话,才发现这是一个陷阱。对此,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提醒您,持卡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将信用卡卡号、动态验证码、支付密码等信息告知他人;根据领用合约相关规定,信用卡仅限本人使用,不得出租、转借或交由他人使用。

随着移动支付的盛行,信用卡诈骗不再局限于实体卡片,通过“线上”途径盗取用户金融信息进而实施诈骗成为常见的作案手法。因此,消费者要建立严谨的风险防范意识,严格保护个人证件信息、密码以及短信验证码。同时注意在日常用卡过程中,及时关注发卡机构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官方APP和小程序,与发卡机构保持良好沟通,及时了解用卡动态,从而拥有安全又有保障的用卡体验。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