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调查】车险综合改革满月 各方反响如何?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王虎云、吴慧珺、张斯文)车险综合改革实施满月,广大车主是否感受到“降价、增保、提质”?保险行业如何应对改革带来的调整?对于各方反响如何,新华财经记者近日展开了调查。

调查发现,此轮车险改革对于消费者和行业来说,是一次“提质、扩面、增效”的过程。改革总体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利好消费者,对保险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能兼顾价格优势和服务优势的车险将吸引更多消费者。

消费者得到更大实惠

合肥市民何晓最近给自己的车续保,发现保费较往年下调了三成多。“之前一直听业务员来电说保费降了,没想到保费还真的降了。”何晓说,往年自己的车险保费大概需要3000元左右,今年只需要2000元出头。

何晓发现,不仅保费降了,车损险的保障内容比往年也多了。盗抢险、玻璃险、自燃险、涉水险等险种原本需要自己额外加钱购买,但改革之后,在现有保障责任的基础上,新增了7个方面的保险责任,为车主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车险保障服务。

本次车险改革后,第三方责任险的保障额度也有相应提高。改革之后三者险的限额最高可买1000万元,这样能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风险保障需求,更好发挥保险经济补偿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作用。

交强险保费降低、保额提升,也获得了不少车主点赞。针对事故有责任方,交强险整体保额12.2万元,改革后保额提升到了20万元,即死亡伤残赔偿从11万元提升到了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从1万元提升到了1.8万元,财产损失赔偿不变依旧是2000元。对于交强险保额提升,来自安徽安庆的车主姚女士说,平时容易小剐小蹭,改革后对车主的风险保障增加了。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认为,本次车险综合改革“提质降价,惠及消费者”,不光表现在交强险改革方面,也同样体现在车损险改革方面。改革之前的车损险存在一些覆盖范围不足、表述不明的问题,给投保和理赔增加了复杂性。新规充分考虑到了消费者使用汽车时所面临的风险和痛点,扩展了保障范围,同时减少了免赔率和免赔的项目,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风险保障需求。

“在本次改革过后,车损险确实做到了更加简明清晰,减少争议、消除矛盾,这也体现了本次车险综合改革的终极目的。”王绪瑾说,由于车损险扩大了保障范围,整合了原本需要自主选择并购买的附加险内容,决定了车损险实质质量上升。通俗来说,就是花更少的钱,买更多的服务。

此外,从价格的绝对值来看,王绪瑾表示,本次改革将商车险产品设定附加费用率上限由35%下调为25%,预期赔付率由65%提高到75%,改革后商车险基准保费价格大幅下降,这也是车主有降价感受的一个原因。

不过,也有车主反映改革后车险价格上升。记者了解到,过去三年出险次数多、保险公司返给被保人的现金和卡券减少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车主支出的保费增加。

家住北京的王先生去年所交的车险(包括商业车险和交强险)保费约为4100元,最近他准备续保,发现同一家保险公司给的报价为4700多元,所赠送的服务也不如去年多。而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此前保险公司返还给他的现金没有了。他告诉记者,事实上去年保险公司提供给他的报价为5000多元,但“优惠”完只需交4100元。

值得关注的是,改革引导保险公司将考虑赔付记录的范围由前1年扩大到前3年,并降低对偶然赔付消费者的费率上调幅度。这意味着,有的车主过去三年里出险次数较多,改革后买车险可能会发现保费提升。同时,过去一次出险就涨保费的情况将有所改观。不过,记者询问多家保险公司发现,目前,针对此项改革内容,保险公司还没有制定明确的规则。

“对于广大车主来说,最影响车险价格的因素还是出险次数。”王绪瑾说,对不同车主的奖励与激励机制更加成熟,拥有良好驾驶记录的车主值得获得更好的待遇;相应的,对交通事故比较多的车主而言,驾驶成本是提高的。通过价格方面的差异化,引导司机群体改变驾驶习惯,加固安全理念是行之有效的。

竞争优势将从价格转向服务

此次改革将商业车险设定附加费用率的上限由35%下调为25%,压缩了保险公司通过提高手续费作为竞争手段的空间,

不少车主发现,今年保费降了,但保险公司的现金返还也取消了。平安车险合肥分公司的一名业务员于晓君告诉记者,保险公司把返还的部分直接让利给了客户,保费下调,也免去了客户的后顾之忧。

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过去,保险公司多采取返还的形式吸引客户,车险市场的现金返还额度也不同,导致市场为争抢客户出现恶性竞争,一些保险公司承诺的返还额度甚至没有兑现,车主维权无果,恶性竞争最后损害的是车主的利益。

“改革之后,保险公司直接降低保费,给客户现金返还的比例非常低,保费基本不存在较大的差异,避免了一些恶性竞争。”上述保险公司人士表示,未来客户选择保险公司将不再以保费高低作为参考标准,而更多倾向于选择救援理赔服务效率高的企业。

王绪瑾认为,商业竞争中的绝对优势,已经从价格转向了服务。本次车险综合改革是行业竞争和时代发展的缩影,核心应该是让车主得到优质的服务。以降低服务水平为前提的盲目低价是不可取的。能够兼顾价格优势、发挥服务优势的保险企业和产品,将在新规时代脱颖而出,从实质上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与风险,吸引一批忠实客户。

行业需积极面对盈利压力

此次改革涉及面广、力度大。分析人士预计,改革后,商车险基准保费价格下降,车险保费规模也可能下降,甚至出现承保亏损。虽然行业面临阵痛期,但只有改革才能解决车险市场长期存在的问题。保险公司需积极作为,直面挑战。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发布报告认为,自2020年9月实施的车险费改将会降低车险费率并扩大保障范围,从而将削弱财险公司未来12-18个月的承保盈利能力。首先,附加费用率和最低交通事故费率调整系数的下调,将推动全国车险费率下降,并令保费充足率进一步承压。在历史赔付率较低地区有较大业务敞口的财险公司将面临交强险费率的更大幅下降。其次,扩大保障范围和取消某些免责条款会加大车险赔付的损失。银保监会表示其目的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这些变化带来的保费增长,此举将限制财险公司将相关成本转嫁给保单持有人的能力。

“为了抵消车险赔付率的上升,我们预计财险公司将控制佣金费用增长。再加上债券收益率下降造成的投资收益增长放缓,财险公司未来12-18个月可能出现盈利下降的局面。”穆迪分析师郭嘉铭表示。

此次车险综合改革,也将倒逼保险行业转型升级。据业内人士表示,车险的盈利点较低,这次改革后,保险公司的经营难度将提高,行业会逐渐分化。人保、平安等大型保险公司将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通过科技赋能,优化保险公司定价水平和风险识别能力,逐步探索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车险服务,而一些没有能力进行科技赋能的小型保险公司,或将逐步被挤出市场。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和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表示,车险综合改革短期内可能给市场带来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可能造成保费增长趋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保险机构要积极应对业务增长压力,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同时积极拓展非车险市场,推动保险业务的结构调整。二是可能造成赔付率上升、费用率压缩,承保盈利减少,甚至出现承保亏损,保险机构要积极应对盈利压力,改变粗放经营模式,建立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能力,增强细分风险的定价能力。三是可能造成行业集中度提升,大公司在保费收入获取与盈利上具有规模经济优势,中小主体面临很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可主动退出不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车险市场,或者深入挖掘车险的细分市场,培育核心竞争力。

朱俊生建议保险行业提升风险识别和定价技术能力,运用大数据、车联网等新技术驱动保险定价的创新,并建立行业共享的投保和索赔历史数据库,为车险定价提供支撑。此外,为更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效率,保险公司可寻求与第三方专业公司合作,获取其专业的数据和分析服务。(完)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