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自主可控 构建医疗科技创新生态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迅速。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学装备发展状况与趋势(2020)》绿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医学装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8000亿元,国内医疗器械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推进医疗装备自主可控,构建良好行业生态,已成为业界共识。

10月19日,“自主可控 打造医疗科技创新生态”圆桌思享会在上海举行。三甲医院院长、学界掌门人、产业界领军人物汇聚一堂,探讨如何打造医疗科技生态,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以医院为纽带 形成医研产医闭环

构建科技医疗创新生态,需要市场多方参与主体的共同合作,以临床需求为基础,打破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壁垒,实现行业协同发展。在这条道路上,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我国顶尖大三甲医院中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谈到当时的情景,中山医院副院长顾建英表示,“当时国产的医疗影像设备刚进入中山医院时,临床医生就提出了改善意见,特别是PET-MR,大家都觉得特别慢。我们核医学的磁共振团队告诉设备研发人员如何能够快速提升图像清晰度。现在,这个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她表示,行业应以医院为纽带,连接医研产医力量,打造行业闭环,推进临床设备的发展创新,不断造福患者。

“只有通过政府、医院、企业三方联手,才能让国产医疗设备用于国内,走向世界,让中国制造在国际发出声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王育说。

打造全行业的创新氛围和土壤

“国内医疗行业在自主可控方面的发展,一方面源于产业链、创新链等各个环节要素的完备,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不断加强对创新的激励,让创新成果能够快速在临床转化、应用、验证、审批。”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强表示,“联影在成立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我们国家处于一个创新生态。无论任何一个临床需求或者科研需求第一时间出现的时候,我们能够快速集结、集体攻关。”

王育指出,未来,开放、激励的政策将持续释放改革的红利,打造科技创新的氛围和土壤,让中国的医疗设备、耗材、试剂打出自己的品牌。而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不能仅仅满足于日常的医疗工作,更要在临床中发现问题,不断拓宽思考领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jpg

图为“自主可控 打造医疗科技创新生态”圆桌思享会现场

着力瞄准医疗行业跨学科发展

目前,医疗产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明显,对信息化、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顾建英表示,“设备管理系统、成像系统研发人员,以及医院基础研究人员都存在一定缺口,要大量培育这些跨界复合型人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龚启勇指出,基础神经、脑与认知科学和临床医学的跨学科研究,对临床精神影像学的发展和最终实现精神疾病的精准诊疗至关重要。“对国产医疗设备制造商来说,如何在学科交融中掌握制高点,是医疗制造业在加强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邓侃)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