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学会冯耕中:流通渠道创新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支撑

新华财经潍坊11月10日电(记者马悦然)“作为联接经济增长内部各主体或单元的桥梁与纽带,流通渠道的创新对于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冯耕中说,流通渠道创新和结构升级将成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

冯耕中10日在参加“2020中国大宗商品现代供应链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2020全国农商互联暨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时作出上述表示。

冯耕中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体系产生了全局性的冲击。疫情使市场出现波动与萎缩,各国严格的防疫措施使国际间产品流通陷入停顿。由于疫情带来的需求锐减给生产制造环节的广大新兴经济体带来直接压力,后续也终将沿着全球价值链影响到发达国家。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流通渠道创新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支撑,双循环战略的落实也将对流通渠道形成新的需求。”冯耕中表示,具体来看,从内循环建设方面,中国制造需要完成产业链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流通体系的全链重新布局,流通渠道的结构升级成为关键,流通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外循环建设方面,各主要经济体逐步实施产业回归重构,需要进一步增强其产业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重新布局,也将对中国流通渠道创新特别是海外渠道的建设、以及全球化的深层次变革带来巨大的挑战与要求。

冯耕中表示,流通渠道创新和结构升级将成为“新发展格局”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实现内循环稳健发展,流通渠道需进一步完善需求创造、扩大数字投入、加速渠道下沉、深化模式变革;要促进外循环有序发展,需推进多极导向的深度共创、全链布局的深度协同以及产业链的深度重构。

在冯耕中看来,后疫情时代大宗商品流通与供应链创新发展有三个方向。一是在数字化变革中坚持发展新基建,加快数字化转型,持续创新新业态、新模式。二是构建“平台经济+大宗商品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生态系统,运用新技术,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快行业创新,以培育发展新动能。三是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事件频发,社会矛盾突出。”冯耕中说,建议探索建设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体系,重点防范法律性风险,为合规经营划定边界。同时,还要发挥监管科技的技术性力量,提前布局相关手段,如广泛采用大数据管理技术,加快建立集动态监测、风险预警、信用信息共享于一体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等。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