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黑科技”助推银川智慧城市升级

会喷火的输电线路巡检无人机、可以进行家电能耗分析的智能电表、替代人工作业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2020银川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上,这些陈列在“云端”的“电力黑科技”,展示着能源互联网的前沿技术。能源领域智能创新,正成为建设智慧银川的重要力量,服务着经济社会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5G+ ”让电网运维转向智能化无人化

电网“生病”了怎么办?电线上有异物如何清理?电网线路出现人力无法判断的故障怎么解决?如何及时发现排除变电站存在的隐患?

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在电力巡检、带电作业等领域,研发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装置,如无人机深度运用、电力工人带电作业、机器人巡检等,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银川地区电网实现高质量发展嵌入了强劲的“智能芯”。

丰登110千伏变电站内,一台5G无人机起飞,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路线进行飞行巡视。5G无人机拍摄到的高清画面实时回传到终端,并自动生成巡检报告,实现了“云巡线”。而此时此刻,基于5G技术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自动巡检视频回传场景也清晰展现。

与传统人工巡线方式不同,无人机电力巡检的普及不仅节省人力,还提高了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以前人巡是两个小时才能巡完一座塔,现在通过无人机机巡,半小时就可以巡检7座塔,相当于可以代替七八个人的工作量,也降低了人巡的作业危险。”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互联网办公室副主任买波说,在输电线路智能巡检装置上应用5G技术,更加得省时、省力、高效。

“北斗+”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5G基站和北斗地基增强站的建设把电力用户及其设备、电网企业及其设备连接起来,通过信息广泛交互和充分共享,以数字化管理同时为银川市智慧工业、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用能建设提供可靠的支撑点。

10月22日,随着220千伏新城变并补楼北斗基准站GNSS接收机的调试成功,宁夏首个北斗精准服务网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就此,在重点区域如输电线路沿线、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偏远无人地区的定位精度从米级跃升到厘米级。

借助该基站,输配电巡检人员如同有了“千里眼”和“透视眼”。“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无需现场查看,就能了解变电站、输电铁塔等电网设施有无受损,特别是肉眼难以觉察的危险隐患,哪怕只是几毫米的位移,也无法逃脱北斗的‘法眼’”。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副总经理丁盛说。据了解,2020年底银川地区将建成2座北斗地基增强网基准站。

“电管家” 打通能源互联网建设“最后一公里”

“电热水器本月耗电56千瓦时,用电占比35.2%,建议减少运行时长;日光灯耗电10千瓦时,用电占比3.76%,建议继续保持此用电习惯……”自从安装了新型智能电表,家住宁夏银川西湖苑小区的王先生可以随时随地监测家中各个电器的负荷用电。

在银川阅海湾CBD区域,安装了非侵入式用电负荷辨识智能电表的752户试点用户可以从“网上国网”APP上方便快捷地查询到自家各类家电的开启时段、功率大小、用电量等详细情况,一目了然地发现家庭高耗能电器,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

“这种负荷辨识技术将成为‘生活神器’,不仅能‘足不入户’得回传用户停电信息,还能基于前端传来的各类电力指标和数据初步分析用户停电原因,实现主动预警。”丁盛说,以此为基础,国网银川供电公司首创“一键式”新型作业模式,通过“信息全面感知+数据智能处理”,大幅缩短客户办电时间,换表业务由原来的12小时缩短至20分钟内。试点区域电费远程整体充值成功率由98.2%提升至 99.5%,平均充值时长由50分钟左右压降至3.65分钟。

不进入居民家中,就能够识别每件电器运行情况、耗能情况的新型智能电表,成为居民有效节能、智能用电、反窃电监控的得力“电管家”,推动管理智慧升级,打通能源互联网建设“最后一公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曹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