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伟:银行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正能量

11月18日,第六届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2020IFCFI)在京召开。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论坛上表示,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经济稳步恢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金融业在抗击疫情中表现突出,并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正能量。

潘光伟称,面对疫情影响,金融委靠前指挥,央行银保监会先后出台了延期还本付息、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再贷款再贴额度和下调利率、减免服务收费、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等系列有力政策措施。按照监管部门要求,中国银行业协会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平台作用,发布了《以优质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助力疫情防控倡议书》,涵盖5方面15条措施,得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在协会官网和公众号开辟“抗击疫情,银行业在行动”专栏,涵盖监管部门、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在行动等板块,与人民日报、新华财经等媒体共建合作平台,每天汇总各行信贷支持、捐款捐物数据,行业经验做法和专家观点等,引导市场预期,坚定公众信心,并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银行营业网点服务疫情防控指引》,倡议银行业优化疫情防控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加大信贷支持、调降贷款利率、提供线上服务、减免交易手续费用等措施,向重点企业和困难群体减费让利,帮扶因疫受困中小微企业,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建立疫情防控应急保障机制。银行优化流程、配置专人,为医疗机构、防疫企事业单位以及慈善组织的账户开立、资金清算、款项汇划,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便捷服务保障。对疫情防控相关的资金申请,优先受理、优先审批。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仅用十几个小时就完成授信审批,确保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资金第一时间到账。

二是提供疫情防控专项信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对接疫情防控企业融资需求,加大对疫情影响行业和地区、中小微企业、先进制造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促进复工复产。截至11月15日,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官网及会员单位报送信息统计,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计信贷支持突破50876亿元(不包括传统基建、房地产项目)。

三是向疫情防控企业减费让利。金融机构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等措施,为市场主体减负。今年前10个月金融系统通过降低利率、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工具、减少收费、支持企业进行重组和债转股等渠道,已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全年可实现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其中,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已对超过3.7万亿的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贷款本息实行了延期。此外,银行通过减免服务收费,预计今年全年可为市场主体减负3600亿元左右。

四是支持保障疫情防控一线人员。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征信保护,对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因不便划款发生个人贷款、信用卡透支逾期的,延长还款期限,免除相关费用,不计入个人征信记录。

加大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全力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一是积极开展“百行进万企”活动,实施“暖企行动”助力纾困。在银保监会领导下,中国银行业协会倡议发起“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全国推广工作,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遇困难的企业,积极采取展期续贷、贷款重组等方式予以支持,切实对接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截至11月15日,已经达成合作且实际授信的小微企业数量超13.96万户,实际授信金额6723.15亿元,实现了金融活水向中小微企业“精准滴灌”。

二是积极响应“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定向帮扶民营和小微企业。为精准帮助全国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和农户纾困解难,中银协、全国工商联、上百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推动“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满足了小微、小小微企业的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进一步扩大银行对长尾客户的覆盖面,大幅提高了首贷、信用贷款的比例。截至11月15日,“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服务小微企业和农户数超2262.84万户,贷款累计发放9784.45亿元。

三是从供需两端调研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疫情期间,中银协就中小企业融资供需问题,联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对全国128家商业银行、681家中小微企业进行了调研,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撰写调研报告。通过调研了解到,中小微企业认为最能缓解当前困境的措施为“税收优惠政策”“社保减免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占比分别为22.4%、21.5%和21.4%。提出了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应坚持精准施策与放水养鱼相结合,坚持帮助中小微企业“止血、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坚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和产业政策相互配套、共同施治,坚持企业自救与社会他救相结合四项原则,为金融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同舟共济,银行业捐款捐物火速驰援疫区 。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中银协倡议,主动捐款捐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多渠道发力,全力强化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截至11月15日,各机构捐款超23.72亿元;捐赠物资已超1533万件,其中医疗物资1467万件、生活用品53万件、食品14万件。中银协带头向疫区捐赠100万元,发挥协会外资银行委员会作用,组织协调30余家外资银行和大陆台资银行捐款超过5000万元,捐赠医疗物资约80万件。

分享抗疫经验,开展国际合作及援助。中银协编撰《中国银行业抗疫实践英文版》(Practices in Dealing with the COVID-19),具体包括疫情对中国经济和银行业的影响、中国监管部门的应对措施、银行业抗疫工作、防护经验和搭建信息平台等方面,为各国银行业及其客户提供借鉴和参考。海外疫情持续暴发后,协会向银行业会员单位印发了“紧密携手,团结合作,为国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金融支持正能量”倡议,号召各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向全球20个国家开展抗疫的国际合作及援助。截至11月15日,已累计捐赠医用防护物资228万件,价值约4037万元人民币,累计捐款157万元人民币,累计投放信贷支持金额3850万元人民币。

潘光伟还表示,今年是我国“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我国第一份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收官之年。展望“十四五”,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中国银行业协会将加强与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以及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同为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