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增进民生福祉 厚植现代化建设的幸福沃土

打造“幸福之城”是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国家级新区的重要目标。2019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江北新区等6个地区率先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江北新区在“幸福之城”建设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在服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提标准、加力度、赶进度,积极探索现代化建设的“幸福之路”。

践行先进理念,力促城市功能更完善。江北新区积极践行地上地下立体开发、海绵城市、小街区密路网等先进理念,系统打造“幸福之城”。全国最大地下空间项目即已正式“浮出地面”,全国最高标准的地下综合管廊已建成近40公里并进入实质性运营。新区市民中心建成投用,江北图书馆、南京美术馆新馆也即将建成开放。

在道路交通方面,江北新区全力畅通江南江北大通道,5条过江通道同步推进,现已实现11条通道连接长江两岸,随着近期长江五桥的按期通车,“一江两岸”的城市连接将更加顺畅。同时,新区高标准完成了对主要交通要道的快速化改造和美化亮化,困扰桥北片区10多年的天华西路等一批“断头路”顺利打通,南京三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的南京北站也将很快在新区开建,未来将成为辐射苏北及皖江经济带的重要中心。

聚焦教育、医疗,公共服务更优惠。江北新区紧扣“普惠性”和“高水平”目标,加速在教育、医疗方面强功能、补短板、塑品牌。近年来,民生累计投入近400亿元。

教育资源实现幼小中高全覆盖。2019年以来,新增教育建设项目26个;今年,南京一中、鼓楼幼儿园、南丁格尔护理学院、托马斯国际学校“四大名校”正式启用。在高等教育方面,新区先后引进南农、南航等高校,南农大新校区、南航国际校区正加快建设中。

医疗资源实现了从社区医院、三甲医院到高端专科医院全覆盖。目前,新区直管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8家,二级及以上医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

释放改革创新红利,社会治理更集约。江北新区在江苏率先开展街道体制机制改革,按照“6+1+3”架构对街道内设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职能进行整合,推动人员力量、执法权限下沉到底。同时,新区以数字城市、智慧新区为依托,不断完善街道“网格+网络”治理体系,深入探索“区块链+社会治理”“城市智慧大脑”等治理新模式,开发“链通万家”小区自治应用平台“链上”投票系统,推进数字政务服务创新,建设智慧工地,拓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应用范围,创新打造了“小政府、大服务”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新格局。

激发红色文化价值,城市文明更可亲。江北新区以红色文化赋能现代城市文明,深挖王荷波红色精神,培育江北人“讲规矩、守诚信”的文明特质。此外,新区还充分借力体育文化,发挥青奥体育公园等体育设施作用,通过举办男篮世界杯、世界田径挑战赛等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以国际化助力新区城市文明提升。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说,下一步,江北新区将聚焦提升“幸福”民生,使新区群众从“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转变,让出行能够“一站式直达”,实现高质量医疗和教育“不过江”,把新区打造成集时间、空间、层次于一体的生活场景体验区,使科技与人文交融,创新与智慧交汇成为新区“幸福之城”的利器。(沈杨子)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吴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