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佳县“乡村游”让家乡“变了模样”

黄河近岸的原生态村落星罗棋布,但同佳县赤牛坬村一般的民俗文化村却不多。随着今年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热映,作为电影第四单元《回乡之路》主要取景地的赤牛坬村,凭借着陕北地区特色村落的面貌成功“出圈”。

“国庆假期以来,村里已经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带动村上收入超过200万元。”佳县赤牛坬村负责人高根强说。

藏身于山峁沟壑间的赤牛坬村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近年来,随着榆林市陆续出台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引得一批“能人”返乡进行“文化创业”,家在赤牛坬村的退休老干部高永东就是其中的典型。

2016年,退休后的高永东返乡做起了“家乡智库”,致力于让陕北文化“活”起来。经过他的推动下,赤牛坬村打造了原生态实景剧《高高山上一头牛》、陕北民俗博物馆等特色游览点,在小山村里建立起“陕北黄土地民俗文化基因库”,吸引了大批游客。

与高永东类似,佳县籍知名艺术家刘若望、农民企业家王爱国等一批返乡创业典型人物,通过多种方式将“乡愁”实体化,打造了峪口艺术小镇、大美石窑等特色旅游点。如今,佳县沿黄73公里的过境线上已“串起”了一系列富有陕北原生态特色的旅游景点,乡村游“火”起来了,成为陕西沿黄“一号公路”上名副其实的乡村旅游示范县。

伴随着榆佳高速公路、沿黄公路建成开通,“乡村游”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分享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红利”。据统计,2019年佳县接待游客4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亿元,累计带动1200多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

以赤牛坬村为例,通过采取“文化引领、产业联动、全民参与、公司化运作”模式,大力发展陕北民俗体验游,贫困户以入股合作社、开办农家乐、创办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参加演出等方式,深度参与乡村旅游发展。2019年,赤牛坬村接待游客30万人次,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左右,其中近七成的收入来自旅游业。

佳县乡村旅游发挥出越来越强的“带贫益贫”效应,赤牛坬村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10月,佳县已经培育农家乐、青春驿站等156家,直接和间接从事乡村旅游人数达1500多户,其中近70%为贫困户。

佳县县委书记刘生胜表示,佳县正构建“全县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的全域旅游格局,让更多群众捧起“文化碗”、吃上“旅游饭”,在家乡“变了模样”的同时,渐渐培育起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刘雨、白海波、高越)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