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球招商狂揽超7800亿元项目 先行示范区利好效应释放

12月8日下午,深圳举办了2020年度全球招商大会,洽谈签约项目涉及投资总额超7800亿元。

今年,尽管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但全球招商的成绩远超去年。其中,签约项目242个,对比去年的128个翻了近一倍,7800亿元的投资额对比上一年5600亿元也大幅增长了39%。

逆势增长的成绩背后,离不开国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带来的重大利好。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从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到2019年《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印发,再到今年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一年一个重大利好,使深圳成为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之地。选择深圳,就是选择与重大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本次全球招商大会以“海纳百川圳共赢,先行示范再出发”为主题,除了深圳主会场之外,还在全球五大洲的8座城市设置了海外分会场。

几天前,深圳召开全球招商大会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的信息显示,此次参会企业及机构约3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65家,如美国高通、法国赛诺菲,荷兰皇家飞利浦等,中国500强企业21家,上市公司84家,行业领军企业141家。

深圳商务局局长王有明在发布会上介绍,未来,深圳全球招商大会将一届接一届地办下来,切切实实办成全球企业家发掘新商机、每年必来深圳的投资盛会,也努力将深圳打造成全球投资创业的绝佳选项之一。

全球企业为何选择深圳?

今年5月,广东省发布《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对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进行顶层设计,科学提出重点方向、区域布局和战略定位。

其中,在先进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与健康、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等多个产业集群的发展中,深圳都被寄予厚望。

在此次深圳全球招商大会现场,40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包括美国开市客华南总部项目,荷兰皇家飞利浦创新中心项目,英国阿斯利康-康泰新冠疫苗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马来西亚IOI中国区总部项目、中国台湾臻鼎科技半导体载板生产基地项目等,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金融、商贸流通、数字经济等领域。

就在几天前的12月5日,广东省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座谈会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活动举行,广东省政府与11家中央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企业选择大湾区选择深圳,首先离不开城市营商环境的吸引力。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其中就提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并专门提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深圳相继发布《关于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和《深圳市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2019年纳税年度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申报指南》。到9月15日申报截止时,全市共有3105名申请人完成申报。

深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副局长谷云宏介绍,对在深圳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按深圳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给予补贴。比如某企业的一名外籍高管,2019年度的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按照香港的税法需要缴税15万元,他在深圳已经缴纳25万元个税,则可以获得10万元的差额个税补贴,人才实际税负水平明显降低。

这为全球企业落户、国际人才来深创造了良好条件。王有明在招商大会上介绍,招商部门负责人努力扮演好三个角色:招商引资协调人,重大项目跟踪人,营商环境监测人。

除了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之外,深圳本身有着具有韧性、活力的产业环境。深圳发改委副主任余璟指出,深圳是一个具备强大创新基因的城市,是一个能够帮助企业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创新发展的城市。

王伟中也表示,深圳是一座空气中都充满创新味道的城市,选择深圳,就是选择与创新创业创造相伴相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日前的一场公开演讲中表示,非常看好深圳的经济前景,深圳很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世界的创新中心。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将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国家的支持无疑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大的信心,有参加全球招商大会的企业家表示,投资深圳就是投资未来。

产业如何腾挪与升级

以深圳当前的发展阶段来看,一方面,产业溢出动力强劲,深圳由此成为全国各地政府青睐的招商引资中心之一。另一方面,在产业溢出的同时,如何仍然维持自身的竞争力,并持续实现城市升级?深圳需要培育和引进更高端的产业,这也是深圳连续两年并将持续举办全球招商大会的逻辑。

从城市产业发展规律来看,固然第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渐提升,但第二产业的占比却不可过快下降。2019年,深圳的三产比重为0.1:39.0:60.9,第二产业比重在一线城市中最高。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向记者表示,深圳的二产比例不宜降得太多,科技创新中心离不开强大的制造业,制造业在深圳长远的发展,以及在建成创新之都的过程中都将起到支撑作用,因此有必要获得合理的资源配置。

官方对于产业用地、实体经济的供应有着明显的政策倾斜。今年4月,深圳发布了《2020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计划全市供应产业用地198公顷,并且明确产业用地供应不设上限。

去年,深圳在首届全球招商大会上一次性大手笔推出3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今年又整备了15平方公里产业空间,还在加快打造“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

深圳主政官员近年来也多次传递出一个信息,“只要是符合深圳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深圳一定有地可落。”

但即便是优质产业项目,尤其是处于初创期、培育期的优质项目,仍然会对成本敏感。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如何提供低成本空间?

在去年的全球招商大会上,深圳发布了土地供应体系,其中重点产业和总部项目分别按照市场地价的35%和70%享受优惠,普通工业用地、新型产业用地楼面价约为每平方米500元和2300元,在特大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策飞在几天前的发布会上再次介绍了降成本举措,重点产业项目出让底价为市场价格的35%,如果联合竞买为30%。经过遴选的重点产业项目,普通工业用地(M1)全市楼面单价的平均水平约357元/平方米。

记者在此前的采访中也了解到,在很多高新产业园区,通过市级、区级政府的各种奖励、补贴等,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到低于市场价格的低廉租金成本。

深圳原副市长、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向记者表示,深圳推出的产业用地,很大部分是通过集约化再使用的二次开发获得的,而二次开发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低端产业慢慢走出去,高端产业引进来,这样深圳的产业才能不断升级。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