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三十周年·谢亚轩:中国金融市场应明确使命 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新华财经深圳12月23日电(记者吴燕婷) 2020年,我国资本市场已走过30年,即将步入而立之年。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的资本市场平稳度过了2015年股灾和“811”汇改等风风雨雨,并在这些经历走向成熟。如今,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从单向的“金融服务实体”提升为双向的“共生共荣”关系。谢亚轩认为,金融市场理应明确使命,尽快成长为“可堪大用”的而立英才。

XxjccbC007015_20201223_CBMSN0A001.jpg

记者:资本市场三十年,您认为哪一个时刻值得被铭记?原因是什么?

谢亚轩:我一直铭记的一个时刻是2019年8月5日。这一天,人民币美元即期汇率以6.9999开盘后,迅速跌破“7”的整数关口,最高达到7.0424的日内波动幅度上限。201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国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人民币汇率和股票价格同属资产价格,易出现联动甚至恐慌性传染。我1997年刚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就遇到从泰国肇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泰国、马来西亚、韩国和香港等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同时遭受国际游资的冲击而出现剧烈调整的场景历历在目。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愿望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及早发现资本市场中存在的脆弱性,稳定社会预期,防范国际资本的冲击,让中国的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避免重蹈一系列危机国家的覆辙。2019年8月5日人民币汇率破“7”这一天,中国的股票市场可以说处乱不惊。在经历2015年股灾和“811”汇改等风风雨雨后,投资者成熟了,中国的资本市场稳重了。

记者:如果请您用一个关键词来描绘“资本市场三十年”,您觉得哪个最合适?为什么?

谢亚轩: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描绘“资本市场三十年”,我会用“而立英才”。从近年来两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可以看到中国股票市场已明确了自己的使命,成长为而立英才。

2017年4月和2019年2月,在时隔不到两年的时间中,中央政治局围绕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两次集体学习,足见金融工作在中央高层的受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认真对比两次集体学习的侧重点及金融和实体经济关系定位的微妙变化,有心人不难看出高层对于中国金融特别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期望。

我认为,这也恰恰就是中国股票市场的使命和担当。高层对金融和实体经济关系定位可以概括为“十二字诀”。2017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集体学习时,提出关于金融和经济的“旧”十二字诀:“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这次学习中,金融已成为“治国理政”的大事,金融的重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在当时的形势下,显然决策层更加强调的金融可能产生的风险和负面作用,“如果我们将来出大问题,很可能就会在这个领域出问题,这一点要高度警惕”。与此形成鲜明对照,2019年2月22日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集体学习,首提“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工作定位出现重大变化。提出关于金融和经济的“新”十二字诀:“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其中的微妙变化包括几点:一是,经济在前,金融在后,强调了经济兴旺和强盛对金融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性,而不是把问题和责任都全部推给金融。二是,再次强调了金融促进实体经济的使命和重要性。三是,这次政治局学习将新旧十二字诀放在一起,更为全面,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从单向的“金融服务实体”提升为双向的“共生共荣”关系。

某种程度上,金融特别是中国股票市场从2015年股灾后的“人人喊打”,“治理整顿”状态中走出来,成为“可堪大用”的而立英才。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