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层面大灾风险分散制度 中国农业再保险获批开业

2020年的最后一天,银保监会在其官网公布《关于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同意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农再”)开业。

《批复》显示,中国农再注册资本为161亿元。其中,财政部出资90亿元,占比55.90%;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亿元,占比6.21%;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出资10亿元,占比6.21%;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亿元,占比6.21%;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亿元,占比6.21%;北大荒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10亿元,占比6.21%;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8亿元,占比4.97%;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8亿元,占比4.97%;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5亿元,占比3.11%。

建立多层面大灾风险分散制度

中国农再获批开业可谓行业所期。在农业保险制度中,建立大灾风险分散制度是整个农业保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我国情况,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制度至少分三个层面,即保险机构层面、省级层面和中央层面。

为何需要建立多层面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制度?上述负责人举例说,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风险敞口巨大。然而,由于缺乏顶层设计,省级层面建设也只有点,没有形成面,导致大灾风险仍留存在该区域内,并不利于大灾风险的有效分散。一旦遇到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在顶层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大灾赔付压力不仅影响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经营稳定,而且可能造成无法足额赔付的问题。

因此,早在2012年发布的《农业保险条例》就提出,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并鼓励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2014年,保险机构层面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率先建立。由人保财险等23家保险公司联合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共24家公司组成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以下简称“农共体”)。

目前,农共体有34家成员公司,可为我国农业保险提供再保险风险保障超6000亿元,是成立之初的一倍多,已累计承担的农业再保险责任超过1.06万亿元,为农户提供赔款约288亿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保险的承保能力,增强了我国农业应对大灾风险的能力,尤其是在发生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的情况下,为保障我国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农共体这种初级的再保险形态已经基本完成了统合农业再保险市场的历史使命,需要向更高层次的国家农业再保险公司过渡,这不仅是因为农共体比较疏散的组织架构和较低的行政层级,更重要的是,其难以担当未来国家将再保险机制作为财政补贴农业保险主渠道的重任,也难以担当未来整合与引导农业保险体系并构建新的农业经营模式的重任。

中国农再肩负哪些使命

事实上,在农共体成立之初,其成员就曾表示,建立保险行业层面的农共体,目的之一就是为下一步建立政府层面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从2012年《农业保险条例》提出“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七年时间过去了,仍未见落地。一旦遭遇大灾,以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对巨灾风险的分摊机制,能承担的损失仍十分有限。

直到2019年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组建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员朱俊生认为,中国农再可以通过有效分散风险,稳定原保险人承保绩效,以此促进农业保险的普遍可得性,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从中国农再的经营宗旨来看,其基本功能是分散农业大灾风险,定位于财政支持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基础和核心、加强农业保险信息管理和农村金融服务的有力支撑、完善农业生产保护体系的重要抓手;其主要作用中的第一条就是通过提供农业再保险服务,分散农业保险大灾风险。

除了分散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外,作为国家层面的农业再保险机构,中国农再的主要作用还包括推动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有效承接国家相关支农惠农政策,条件成熟时,结合农业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试点情况,探索试点粮食直接补贴改革。

“中国农再开业后,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方向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央财政将逐渐以再保险的形式补贴农业保险,即从补贴原保险向补贴再保险和原保险并重,逐渐过渡到以补贴再保险为主,以再保险机制撬动原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并以此为抓手,主导我国农业保险的未来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王国军认为,该机制一旦成型,作为整合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机构,国家农业再保险公司就可以将农业保险的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