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成功开展江苏自贸区首单进口粮食“水转水”业务

近日,连云港港32号、33号泊位呈现“天境”轮等3船同靠的喜人景象,打破了该港单日作业粮食船舶数量的历史纪录,同时,33号泊位装船功能的重新激活,标志着江苏自贸区首单进口粮食“水转水”业务拉开了序幕。

此次连云港港口进口粮食“水转水”业务量约2.75万吨,依托东粮公司在江苏省海港码头独有的自动化装卸系统,在运输过程中采用“边卸边检边装”转水新模式。具体而言,码头操作工人将32号泊位母船的粮食卸出,通过系统线不间断运输至33号泊位,使用两用机将粮食装进二级船中,实现转水运输,同时,运输过程中采取“自动化取样检验技术”,严把粮食安全关。

“水转水”物流模式运输时间短、装卸效率高、综合物流成本低,有利于港口争揽货源和服务市场开发。连云港拓展打造“边卸边检边装”转水新模式,完成江苏自贸区首单进口粮食“水转水”业务,为擦亮口岸专业化粮食装卸品牌、实现区域性粮食枢纽港建设和海上粮仓战略构想开辟新路径。

“以往粮食作业必须进筒仓存储,再由粮食专用车运至目的地,成本不可控因素多,”东粮公司总经理叶勇介绍,如果运力不足粮食挤压筒仓,会造成公司生产被动和客户堆存费增高,仓容不足则会造成船舶无法作业,滞期压港。

如今,“边卸边检边装”转水新模式让东粮公司尝到了“甜头”,实现公司与客户以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合作共赢。在提升效率上,新作业模式采取系统线自动化装卸设备的大出大进和船对船“一对多”的即装即走作业状态,极大缩短了进口粮食在连云港口岸的周转周期;在节能降费上,新模式作业环节减少,运输距离缩短,整体能耗较传统作业模式下降约57.14%,也为客户全程物流港口节点降费提供了便利。

此次开展的进口粮食“水转水”业务是复制和延伸2020年江苏省第一批“边卸边检”装卸方式的重要尝试,为连云港港口实现国际粮食集散中心注入发展新动能。下一步,连云港港口将重点强化海铁、海河、海公、海江全路径多式联运体系,不断创新思路提升货源市场的开拓力度,为客户“粮”身定制物流服务方案。

据悉,连云港片区是江苏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中唯一拥有海港的片区,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000个港口有着贸易往来。依托港口与陆桥这两大核心资源,连云港片区重点在港口功能提升、中欧班列连云港品牌打造上寻求突破,持续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首创“保税+出口集装箱混拼”“船车直取零等待”等实践案例,有效提升国际班列通行效能。(郭文嘉)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吴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