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信托收益“三连涨”发行却遇冷

经过2020年末的“冲规模”后,2021年以来,集合信托发行及成立规模有所回落,不过,集合信托收益率却在持续回升。目前投资者对于标品信托接受程度不高,被认为是集合信托开年“遇冷”的原因之一。由于收益不确定和风险相对较高,加上公募基金和私募证券基金的优秀业绩和竞争,在分析人士看来,标品信托被投资者接受仍将会是长期的过程。

标品信托“放量” 投资者接受度不高

今年以来,集合信托产品的发行及成立规模双双回落。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数据,截至2月7日,1月集合信托产品发行规模2180.00亿元,与上月同时点相比减少11.02%;集合信托产品成立规模1606.65亿元,与上月同时点相比减少18.03%。

“1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发行规模回落,与上月发行基数较高有关。”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指出,在2020年年末的行业冲规模之后,集合信托产品的发行小幅回落。

而受春节长假影响,2月以来,集合信托发行再度转冷。其中,2月首周,42家信托公司发行集合信托产品233款,环比减少13.06%;发行规模388.79亿元,环比减少12.40%。

同样出现大幅下滑的还有募集规模。2月首周共有265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环比减少10.47%;募集资金163.62亿元,环比减少40.55%。

除长假因素外,值得留意的是,标品信托的加速入市与投资接受度不高,也被认为是集合信托开年“遇冷”的原因之一。

作为金融类产品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今年1月,金融类产品中标品信托比重大幅增加,发行数量占比超过八成。但对比产品成立数量,金融类信托产品的募集规模并不乐观。当月金融类信托募集资 金 554.26 亿 元 , 环 比 减 少18.37%。相较于非标产品的“一票难求”,标品信托产品的接受度仍仍然较低。

对此,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指出,标品信托资产配置主要是股票二级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类型多为浮动型,收益不确定和风险相对较高,加上公募基金和私募证券基金的优秀业绩和竞争,标品信托被投资者接受将会是长期的过程。

收益“三连涨” 年内下行压力仍存

尽管发行及募集市场略显平淡,但集合信托在收益表现方面则持续回升。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数据,1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6.87%,环比增加0.14个百分点。这也是集合信托平均预期收益率连续第三个月维持上行走势。

此前,去年11月,集合信托平均预期收益率迎来当年首次上行,环比增加 0.08 个百分点至6.64%;随后,12月集合信托产品再度增至6.73%。信托公司为冲业绩对投资者的让利,以及融资类产品投放增加,被认为是集合信托年末收益率短暂上行的主要原因。

不过,2021年以来,这样的小幅回升仍在持续。截至2月首周,集合信托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已升至7.06%,环比增加0.04个百分点。

同时,近日发行信托产品中,依然有部分最高预计收益达8%,如山东信托“信元民生第6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民生信托“至信397号大连泰嘉可转股债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89期)”、大业信托“佳业21号(佳源杭城) 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第九期)”等。

对于集合信托平均预期收益率的“三连涨”,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认为,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方面是货币政策收紧,信用开始收缩。当前我国社融拐点已现,随着经济从疫情影响中复苏实现快速反弹,货币政策从宽松回归稳健,资金面逐渐收紧,利率大概率将上行,企业融资成本上升,集合信托产品及其他理财产品收益大概率上升。

另一方面,是金融类产品收益上行明显。信托业加速布局非标转标,加强标准化产品投入,标品信托产品比重大幅增加。1月标品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上升明显,拉升了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

具体来看,在各类信托产品中,金融类信托和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增长最为显著。截至2月7日,1月金融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为6.16%,环比增加0.27个百分点;房地产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33%,环比下滑0.08个百分点;工商企业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为7.55%,环比减少0.02个百分点;基础产业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为6.98%,环比增加0.11个百分点。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有分析人士认为,2021年全年看,信托产品收益下行趋势或将延续。“受房地产信托规模压降、信托行业转型、稳杠杆防风险等因素影响,2021年集合信托收益仍将面临下行压力。”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