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带你“一探究竟”……

微信图片_20210226170925.jpg

近期,“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经济领域的热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 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将对哪些行业带来影响?江西省将如何加码“碳达峰”布局?

实现“碳中和”面临哪些挑战?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而“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清晰描绘了中国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路线图”。简单来说分“三步走”:2021年—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2031年—2045年,快速降低碳排放;2046年—2060年,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当前,不少发达国家已实现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脱钩”,但我国仍处于碳排放增加阶段,尚未达到峰值。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要缩短几十年。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碳排放下降的约束将使得我国完成碳中和目标更具挑战,但同时也将加速能源转型,使得我国经济最终受益。

专家认为,在实现 2030年前达峰目标时,我国人均 GDP 仍将显著低于很多发达国家达峰时的水平。同时,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哪些领域受影响较大?

专家预计,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持续推进,工业、电力、交通、建筑等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受到的影响较大。其中,电力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难度最低,而交通、热力、工业领域难度则依次升高。随着光伏发电、风电、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电力、交通部门实现碳中和的空间最大,时间也相对较短,而热力、工业部门可提升的路径较少,空间较为有限,所需时间也较长。

有冲击就有机遇。新华社《经济分析报告》分析认为——

工业方面,要实现工业端的完全零碳排放,需要结合自然碳汇以及 CCUS 等负碳排放技术。短期来看,在这些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之前,提高工业端的能源使用效率、控制煤炭消费以及加快煤炭替代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

电力方面,在发电结构中,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推广与应用是直接导致碳排放下降的主力推手。

交通方面,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将倒逼交通行业调整结构、推进技术创新和加强管理,在此背景下新业态会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建筑业方面,面对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减排,发展绿色建筑,比如光伏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江西“碳达峰”布局如何加码?

今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方案,协同推进减污降碳。

在“十四五”期间,江西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推动碳排放存量大、排放增量大、减排潜力大、减排成本低和对达峰目标贡献大的行业、区域加快达峰进度;重点发展低碳交通、绿色建筑,推动低碳城镇建设,创建一批零碳园区、零碳社区、零碳校园。同时,江西还将大力推进碳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系等。

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智库事业部

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西中心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江西中心

新华网江西频道

联合出品

监制:康云 金雷

策划:王刚 曹杰

统筹:赵瑞明 唐子兰

视频:梁楚烟、万菀仪(实习)

海报:刘媛

编辑:王晶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