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方金融监管机构一年的变化 这份数据告诉你

记者独家获悉,与京籍“7+4”类机构监管息息相关的《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有望于今年一季度正式颁布。

2月25日,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发布《2020年地方金融监管机构数据》对北京市辖内的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即四板)、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即地方AMC)以及交易所、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地方金融组织的最新数据进行披露。

数据显示,北京市辖内小贷公司的总数量,截至2020年12月末时为131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家。其他类型机构数量在环比变化方面,北京地区融资租赁公司数量减少最多,截至2020年12月末为207家,较上一季度末减少了9家。

去年6月8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规定,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AMC、融资担保公司、四板、典当行7类机构以及由地方各类交易所、开展信用互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区域性投资公司、社会众筹机构等4类机构,属于征求意见稿的适用范围。记者独家获悉,这部已经进入人大二审的《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有望于今年一季度正式颁布。

数据显示,与融资租赁企业在京数量变化趋势相似的是商业保理公司。截至2020年12月末,北京地区商业保理公司的数量为60家,与上一季度末持平,较上年同期减少了3家。但在机构数量减少的同时,北京地区商业保理公司注册资本金(合计)在同比与环比方面却均保持了增长,特别环比方面增长了约12.99%。

事实上,当前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已经开始对商业保理等监管对象,实行名单化管理。与《2020年地方金融监管机构数据》发布的同一日,北京公示了辖内商业保理企业首批(14家)被纳入监管的名单。

“白名单”的另一面,北京亦在强化信息披露及日常监管。记者注意到,2月18日,即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北京市金融监管局连续发布12道针对辖内地方金融组织的行政批复。其中,两则注销的行政批复,就分属于辖内的融资租赁公司与商业保理公司。

2020年12月20日,北京曾披露过对辖内融资租赁公司的现场检查情况。截至2020年11月,全市共有法人融资租赁企业211家。通过现场检查,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发现融资租赁行业整体风险可控,“但部分企业仍存在经营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北京市金融监管局表示。

其他地方金融机构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市典当行的数量减少最多。截至2020年12月末,北京地区典当行的数量为362家,与上年同期时相比减少了15家,与上一季度末相比也减少了1家。

北京市辖内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总数量,截至2020年12月末时为59家,与上年同期时相比减少3家,与上一季度末(即截至2020年9月末)时相比,亦减少了1家。但北京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实收资本(合计),截至去年年末时为626.97亿元,同比增长了约5.39%。

北京四板在累计挂牌展示企业数量与累计融资额两组数据上,实现双增长。截至2020年12月末,北京四板累计挂牌展示企业数量为5454家,同比增长约5.92%,环比增长约0.53%;累计融资额方面则为423.32亿元,同比增长达到约19.01%,环比则增长约8.26%。

截至2020年12月末,北京地区的地方AMC在数量上没有变化,仍为2家,但是合计注册资本金达到32亿元,较上一季度末增长了10亿元。

此外,截至2020年12月末,北京地区交易所数量为32家,较上年同期增长1家。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