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刘功润:2021年全球经济面临四大关键问题

近期,中外机构纷纷预计,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后,2021年世界经济有望在此前较低的基数基础上重启增长。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功润博士看来,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要想稳步发展,还需解决好有关全球化、核心竞争力、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疫情与经济的关联问题

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突出的后遗症问题: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很多环境治理问题,环境问题、气候问题,导致了生物的变异或环境改变。也正是基于此,疫情促使人们将目光聚焦到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和气候因素上,特别是国家层面上的绿色发展目标,对上市公司的ESG绩效以及财务绩效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疫情与经济的关联,也引出对全球化的反思。全球化会导致全球变成一个系统,那就可能出现系统性的问题和风险。今天,它可能以全球疫情这种极端的形式爆发、显现出来。如果不引以为戒,未来可能这种因果循环还会不断出现,只不过可能会以新的表征、新的冲突形式呈现出来。

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未来,不同经济体的比拼,肯定不是比谁的市场规模大,不是比某个应用体系,而是拼硬核实力。比如,人民币国际化靠什么推进?说到底,取决于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归结于自主科技创新的能力。人们开始冷静地看到,有几大关键技术我们依然受制于人,被“卡脖子”。

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中国“跟跑”的时代结束了,依靠“大市场”来换战略性核心资源的时代结束了。因为,即便你想要,别人也不会轻易给你了,你只能靠自己卧薪尝胆从“0”到“1”自己搞了。当然,自主创新的路径很难,但如果没有突破,不能从底层基座上构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永远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中国时代。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

从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实践来看,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往往与一个国家整体实力息息相关。世界强国的发展逻辑一般遵循由工业大国到经济大国,再到金融大国的递进式次序。从这个角度看,作为国家战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及其前列地位的巩固,还需要久久为功去夯实基础。

在英国Z/YEN集团发布的第28期(GFCI28)全球金融中心影响力指数排名中,上海位列第三,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上海的亮眼优势表现在“金融业发展水平”上,包括金融市场门类和规模。另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信心和预期。在调查中,上海的受访者普遍表现比较乐观,中国疫情的有效防控使得上海的短期确定性比其他金融中心好得多。

一个广泛的共识是,金融科技将改变金融行业生态。对于上海而言,金融科技是联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促进双向赋能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已经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目标。为了朝这个目标迈进,必须“两条腿同时走路”,一方面需要全面提高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就是要不断提升金融科技监管水平,以高质量的监管促进金融科技实现创新突破,带动整个金融行业发展。

有关数字经济发展问题

数字经济是现代新经济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当前,中国的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未来数字经济产业将迈向中高端水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数字经济发展绕不开一个重要问题:数字资产的确权,以及数据安全下的隐私保护问题。如果要对数据价值的归属进行确权,消费者群体的许多数据主权价值实际上是被剥夺了。所以,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反数据垄断是有必要的。市场的偏离,需要有规制,否则“大而不能倒”带来的风险将是系统性、灾难性的危害。

除了数据安全,还有一个公平竞争与创新活力问题。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最大价值,显然不在于某几家领军企业具体的商业价值,而是在于,推动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现代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整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并通过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市场主体快速进军产业链、价值链的上游,同时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最终,致力于为老百姓改善生活、创造福祉。(邓侃)


编辑:郭洲洋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郭洲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