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既有底线,也有余地——专家解读2021年GDP增速目标

新华财经北京3月6日电(安娜、王春霞)“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GDP增速的预期目标。今年为什么设定GDP增速目标?这样的目标是高还是低,背后有何深意?专家给出答案。

6%以上”符合当前经济运行实际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面对巨大不确定性,更加聚焦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没有提出GDP增速的量化目标。

粤开证券分析师罗志恒认为,今年经济持续恢复,不确定性相对下降,且因2021年基数较低,很可能会实现较高的GDP增速,需设置目标引导地方发展经济,进而保就业和保民生。

那么“6%以上”的目标是高还是低呢?多位专家认为,相对于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这一目标弹性较大,符合当前经济运行实际。

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在5%到6%左右水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2021年、2022年这三年经济增速波动会较大。其中,因2020年基数较低,2021年经济增速可能会达到较高水平。而2021年基数高了,2022年经济增速可能会明显回落。

“目前,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在6%左右。去年受疫情的冲击,我国经济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由于基数效应,全年GDP增速会明显高于近几年平均水平。”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

“在确定今年GDP增速预期目标时,我们不仅要考虑今年的情况,也要统筹考虑明后年,尽可能做到预期目标在年度之间不要忽高忽低,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运行。”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说。

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

“GDP增速目标的制定还要量力而行。2021年GDP增速目标,不能定得太低,太容易实现的目标起不到导向与激励作用;也不能定得太高,以免超出实际能力。”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认为,将GDP增速目标设定为“6%以上”,充分体现了“底线思维”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6%以上’,既有底线,又有很大余地。”在国盛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熊园看来,“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仍要求“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而“6%以上”,既“与今后目标平稳衔接”,又代表有底线,“以上”应也考虑了低基数和较大的弹性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表明要利用好当前经济较快增长的窗口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重视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温彬说。

此外,从5日提请审查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中国气候与能源政策主任林明彻也读出了一些关于GDP的新变化。

林明彻注意到,与以往五年规划不同的是,规划纲要草案没有设定5年的年均增速指标,而是提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这对地方政府发出了明确信号:GDP不再是唯一或最重要的考核标准。”林明彻认为。

规划纲要草案还提出,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这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和企业提出明确要求,环境和经济增长同样重要,都需要更平衡的发展。”林明彻说。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林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