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养老金融改革 促进“第三支柱”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3月9日电(记者张斯文、王虎云、李唐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养老保险第一支柱给付压力增加、第二支柱覆盖面相对不足的背景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被寄予厚望。

“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如何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成为代表委员近日热议话题。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会突破3亿。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日渐凸显的社会问题。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有巨大市场潜力

我国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保险,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加商业养老保险。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对记者表示,在西方比较发达的经济体中,第三支柱保险承担了超过50%以上的责任,也就是其替代率应该是超过50%的。

周延礼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老百姓收入不断提高,购买第三支柱保险的欲望会随着政策支持被激发出来,将来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保监会信托监管部主任赖秀福表示,第三支柱可自愿参与、由市场主体运营、账户资金归个人,具有激励性强、透明度高、灵活性好等优点。虽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较小,但受众大,具有快速增长的潜力。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强化发展第三支柱的重要性。“十四五”时期,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居民养老保障需求包括应对长寿风险和资本市场波动风险,希望实现养老金的保值与增值,同时也有获取健康与养老服务资源的需要,保险在满足上述需求方面大有可为。

不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指出,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亟需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和推动解决。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关于进一步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重视第三支柱保障作用,明确第三支柱的发展定位,丰富第三支柱的发展方式,稳步推进养老金融改革,加强养老保障教育宣传。

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产品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在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趋势、提高全民养老保障水平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不过,从试点情况来看,仍存在覆盖面窄、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周延礼认为,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税优型养老保险制度,适当扩大税优型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积、保障水平等,将更多人群纳入商业健康保险,作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参与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王滨建议,研究制定养老保险产品税收优惠政策,对个人以降低领取阶段的税负为核心,打通第二、第三支柱税收优惠,吸引更多个人参与。同时,通过差异化的增值税减免措施,降低机构经营养老保险业务的税负水平。同时,应加快推进业务创新试点,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

“针对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应配套出台机制相容的监管规定、会计准则、业绩考核办法等,坚定长期化定位,统一标准,统一领取期限及条件,并在估值核算、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等方面给予鼓励性政策,强化养老金融产品的专属属性。”王滨表示。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认为,养老保障三个支柱当中,第三支柱非常弱,需要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否则第一支柱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甚至会被老龄化拖垮。

在谈及对健康险、养老险发展前景的看法时,王国军表示,健康险和养老险都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不足的是税优型健康险的发展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都没有达到政策预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建议总结试点经验,优化制度,迅速推进推开。

加快推进社区养老建设

当前,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其中,以社区为基础的“整合式”养老服务体系,集健康、医疗等于一体,有助于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是社区养老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全国政协委员、正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欧宗荣建议,要持续加强社会各方力量整合,助力完善社区养老体系。一方面,要全面建立开放、公平的社区养老服务市场,放宽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准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广泛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业;另一方面,要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举措,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的优势,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切实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欧宗荣还建议,积极推进智慧养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中的深度应用,充分借助科技力量、信息手段,创新社区养老服务产品,不断提升老年人服务体验。

还有不少委员建议,要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激发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充分释放市场活力,探索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民间资本参与、社会资金补充的立体式养老服务体系,改变以往政府对企业单纯采取补贴、奖励、贴息等一次投入、一次使用的形式,转为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对企业进行支持,促进养老服务业转型发展。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