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用“山”讲好小城故事

新华财经北京3月23日电(周秋含 黄宇)历经十年“刮骨疗毒”,斩断污染顽疾之后,璧山,腾出一座绿水青山之城。

托起“一轮明月”,点亮“满天繁星”。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要部分”,重庆主城都市区“迎客厅”,正劲吹科技新风。

这里,智能化、新应用场景加速覆盖,孵转化平台相继搭建,高层次人才纷纷落户,“科技璧山”“创新璧山”的区域潜力逐渐激发,深绿小城以其独有的魅力换来了金山银山。

筑巢引得“金凤”

远看像颗行走的黑色“胶囊”,近看智能科技范儿十足,如果你到璧山来,一定会被它炫酷的形象所吸引。

这就是由比亚迪在璧山打造的“云巴”示范线,目前已投入试运行。

“作为一种小运量轨道交通,‘云巴’可有效解决城市短途和小运量出行,打通城市‘微循环’。”重庆云巴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利仲说。

璧山“云巴”项目于2019年8月开建,线路起点位于璧山高铁站前广场,终点位于重庆地铁1号线璧山站,线路正线全长15.4千米。

“‘云巴’的运行线路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梁利仲说,全程15座车站包括秀湖公园、枫香湖儿童公园等7个大小公园站,不仅方便市民出行,还能实现坐“云巴”遍览公园的出行体验。

“云巴”项目,只是比亚迪在璧山推出的重磅科技创新成果之一。

2020年3月,比亚迪全球首款“刀片电池”在位于璧山区的重庆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正式量产,并搭载在新能源轿车“比亚迪汉”上。这种“长”得像刀片一样、又长又薄的汽车动力电池,可把空间利用率提升50%。

目前,比亚迪璧山动力电池项目产能已达到20GWh(亿瓦时),不久,还将新增15GWh生产线,产能扩大到35GWh。

璧山的科技创新故事,不全是由比亚迪这样的科技巨头来演绎的。

纳米银柔性触控屏智慧黑板、AR魔法试妆台、3D智能鱼缸、智能物流机器人、电动车无线充电装置……走进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内,你可以看到,诸多科技企业在此研发试验着自己的新产品。

“目前,我们正在孵化包括重庆华创智能科技研究院、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等在内的13家新科技企业,取得意向订单价值过亿。”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综合管理部部长尹凯峰说。

来一次大“解放”

很长一段时间,璧山都在为寻找创新“策源力”而发愁。

2019年7月,璧山区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区委书记蓝庆华深入分析了璧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出“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担当作为”的号召,提出“在践行‘新使命’、把握‘新方位’、顺应‘新变革’、扛起‘新担当’上解放思想”的要求。

“传统的走出去招商引资,我们只把思路看到市外,反而忽视了近在眼前的资源。”璧山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小城璧山,没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家们常常为了技术和人才犯难。而与它一山之隔的重庆大学城,汇聚了4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都有大量科研项目和成果等待转化落地。

打通一条科技隧道,把山那边的专家团队引过来!

在这个思路下,璧山成立了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通过价值、利益、科技、金融、人才“五大链条”,为科研项目提供孵化、推广、迭代全周期培育服务,建成“筛选引入、论证评估、组建模拟公司、成立新科技企业、中试制造、产品推向市场”的畅通管道,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研究院刚成立,系统性考验就迎面而来。

“说实话,第一次到研究院来商量技术转化的时候,我心里还是直‘打鼓’的。”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负责人、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陈显平教授说。作为高校技术团队的负责人,在此前,他们已经接连在市场上碰壁,产品化路径并不顺利。

“陈教授担心的问题,也正是我们要解决的。”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综合管理部部长尹凯峰说,他们为此派出3名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人才,针对性、全过程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专家团队只需负责科研实验,由专业人才来负责推广和运营,确保把论文变成资金,让‘金蛋’孵出‘金鸡’来”。

2019年11月15日,由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和陈显平教授团队共同组建的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6000万,风险共担,致力于发展新的功率半导体技术、先进智能感知技术和高效能量转换与控制技术等。

平创公司成立后不久,第一笔订单就来了,该公司与重庆长运集团签订协议,首批在璧山区建成4个点位,包括100余个公共运营用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

如今,随着数十家新入驻科技企业陆续进入孵化阶段,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也已蜕变为2.0版本的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创新生态社区,集科研、孵化、展览、会议、办公、制造、生活为一体,旨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创新创业者提供科技、人文、产业、自然等相互交融的发展空间,促进城市生产生活形态升级。

曾经,关闭污染企业让璧山损失了100亿元工业产值,但由此换来一批又一批低污染、低能耗、高技术企业入驻,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三大新主导产业逐渐形成,带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劲吹科技新风

解放思想,翻山引“流”,让璧山科技创新的区域潜力被彻底激发。

为进一步营造优越的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璧山推出“1+3+N”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从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成果孵化三个方向发力,扎实抓好科技创新生态化建设。

1”即是打造大学城创新生态区;“3”即是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以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院为代表的专业技术平台,以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N”则是推动若干企业自主创新。

目前,璧山区累计培育企业新型独立研发机构27个,科技型企业822家,高新技术企业239家,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8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累计引进培育实验室、技术中心、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机构172个,占比达到41%,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璧山宜居的生态环境,优异的创新生态,浓厚的爱才氛围,都是吸引我们落地的重要因素。”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负责人说。

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璧山出台《关于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意见》《关于深入开发应用场景加快发展场景经济的意见》等系列文件,还推出“科技创新25条”,包括每孵育1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平台5万元奖励、集群企业产值达100亿元给予平台200万元奖励……

数据最能体现科技创新“金山银山”的成效。2020年,璧山市场主体总量达到6.1万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9%。

眼下,璧山科技创新故事正迅速迎来新的篇章。


编辑:刘琼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琼]